偏愛吃「這類食物」導致血脂過高 醫師警告:血管若塞住致命風險高!
提到血脂其實它是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其中三酸甘油酯,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及由肝臟合成而來,如果三酸甘油酯太多,就會儲存於肝臟變成脂肪肝,也會堆積於血液中;事實上血液中的膽固醇是合成荷爾蒙的重要成分,主要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作用是運送膽固醇到身體各器官組織。血脂異常是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不僅會增加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的機率,長期下來會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造成永久性傷害。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一大警訊,當血液中流通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稱為高血脂症,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20歲以上成人十分之一有高血脂問題。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循環,把其內部的膽固醇磷脂質三酸甘油酯,提供給身體各處的細胞使用。低密度脂蛋白有它必要的功能,但是當量過多時,會把膽固醇運送到血管壁,並釋放出來,而被釋放出來的膽固醇氧化後,會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這樣的狀況若持續惡化會形成血管斑塊,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再惡化下去就會堵塞血管,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衰竭等嚴重的疾病、不只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讓人失能或死亡。要預防高血脂必須.維持理想體重,少吃油炸、油煎食物避免食用太多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
北榮心律不整中心主任/教授羅力瑋:「其實我們身體裡面的膽固醇,有七成是自己製造,三成是吃進去的,所以即使是只有,就很少吃很油膩的飲食啊、肉類,但是還是有可能有這種情況,所以,家族史其實也是一個滿重要的因素這樣,那當然我們能夠控制的是那三成哦。所以說原則上我們日常生活還是要,以比較好的生活習慣。規則的運動還有飲食的部分也比較油的東西,例如有一些豬油啊牛油啊,這些東西還是要盡量避免。」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賀立婷:「如果今天我們的體質不好,可能我們做了很好的這個,飲食控制運動可能血脂還是會高,但是如果本質是不錯的,那我們就要特別注意我們的飲食,包含一些比較這個油脂多的肉類、帶殼的海鮮等等,都是高血脂,容易讓自己膽固醇過高的食物,那此外我們要增加消耗、增加代謝,也就是要多運動,那可以讓膽固醇得到適當的代謝,那高血脂的狀況也會改善。」
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葉建寬:「人體內的膽固醇來源可分為兩部分,其中四分之三由肝臟合成,稱為內生性膽固醇,另四分之一則來自飲食,稱為外源性膽固醇。」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血脂異常或稱之為高血脂,是大家所熟知造成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粥狀動脈硬化,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之一。但就如同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人一樣,有高血脂的病人一開始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極容易讓人忽略它的重要性,但卻是人體心血管系統健康上的隱形殺手。」
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柏升:「在不同的血脂組成裡,又以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關性,與致病機轉被研究的最為清楚,因此控制血中低密度膽固醇濃度,便成為治療高血脂的主要目標。」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賀立婷:「在我們心臟科的領域裡面,就是高風險的病人,他們可能除了飲食控制,除了運動之外呢,都還是需要服用藥物去預防這個膽固醇,造成的冠狀動脈疾病。那其實膽固醇就像是心臟血管裡面的油,那油多的話呢就會堆積在血管壁,導致血管阻塞,那後續就可能會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產生心肌梗塞等等。」
成大醫院副院長暨重症加護科臨床教授許志新:「多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多攝取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農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各式含糖飲料加糖食品等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如未加工之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以及避免飲酒。」
北榮心律不整中心主任/教授羅力瑋:「家裡有高血脂的家族史的話的確,我們會建議,就是還是要去檢測看看。就因為血脂肪本身不像血壓,我們平時可以用血壓計在家裡自己量測,如果你沒有去檢測,其實在年輕的時候,事實上是沒有什麼症狀,但是如果有些遺傳的高血脂的病人膽固醇很高,那其實他們可能在三、四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時候,就有一些血管堵塞的情況產生了。」
醫師建議定期檢測血脂,血脂的目標值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危險程度,若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仍未能達標,建議遵從醫囑按時服藥。
更多 TVBS 報導
轉涼!「腦中風」高峰期到 醫:3成患者會復發
他35歲罹糖尿病、脂肪肝!3招4個月改善 晚期恐剩半年壽命
哈佛博士生挑戰「1個月吃720顆蛋」 一小時吞一顆驚人結果曝
59歲王月突暴瘦!血脂飆破230 「做1事」3週變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