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潮釀「破壞式創新」,PISA負責人:改變教育不能等疫情恢復再說!
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為了防疫,全面影響人類生活、工作與學習。面對史無前例的15億學生停課潮,全球教育組織和領袖都站出來。芬蘭非營利組織教育創新機構 HundrED ,在三月初號召全球創新教師,募集102個創新可行不停學方案,並在四月初完成「疫情下的聚光燈」報告,分享其中最好的30個學習平台和資源。 HundrED 也專訪 OECD 教育和技能主席、 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比)負責人安德列・史萊賀( Andreas Schleicher ),深入剖析此役將如何改變人類對於教育型態的期待與想像,並於4月7日,邀集全球教師和史萊賀線上對談。
史萊賀認為這次停學挑戰,就是一種教育界的「破壞式創新」,呼籲全球教師正面看待,不要等待疫情過去恢復正常,因為不僅病毒不會消失,經過這次疫情,「學生對學習個人化的需求會提升,他可以選擇全世界最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老師,」整個教育界將轉變「再也回不去了」。
《親子天下》綜整史萊賀第一人稱的專訪內容和對談精華,如何跨國跨界合作,將危機變為轉機:
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停課潮中,科技無疑地成為唯一解方,對於有管道的學生、知道如何用的老師,科技的確有用。對於這些孩子和老師,我相信這段時期是解放的、刺激的。然而,根據我們的研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家裡沒有書桌,更別提電腦或網路了。另外,全球只有一半的老師能自在、善用數位教學,許多老師只是複製傳統課程到電腦上,這顯示出他們不熟悉數位教學的特性。
儘管全球教育社群正創造出令人驚喜的解方,我最大的擔憂是沒辦法接觸到所有孩子,尤其是那些成長於資源不足的社區,或是缺乏支持、承諾的家庭中的孩子。最令人印象深刻、大規模的遠距學習,來自疫情爆發的中心—中國。當地政府在1個月內,成功的讓5000萬位學習者上網。他們並沒有倚賴廣播技術,而是在體制中建立強有力的師生連結,結合社交與數位環境,使用能觸及到每位學習者的方式進行,對沒辦法用數位連結到的孩子,他們寄送課本到家裡。
現在就鼓勵老師改變 不能等恢復正常再說
學習不是交易,而在於關係,這次疫情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困難太大、規模太快,教育系統來不及回應。此時最重要的是透過校長與老師的專業與知識,設計出好的政策與實踐方法。從以前的由上而下,變成利用教育現場的活力與經驗。
在這個非常時期學習要成功,各國需要塑造一個開放的環境,培養一種鼓勵老師創新的文化和制度,鼓勵老師成為教育的領導者、創新環境的設計師、促進學習的人,同時也是學生遠距學習的教練。我們應該使用這個動能,面對危機,因為真正的轉變常在危機中發生。不要想說等一切恢復「正常」,這次經驗對教育方式具有破壞性的創新,疫情經驗為我們怎麼學、何時學、在哪兒學、學什麼,找到新答案。我們如何回應,決定我們的教育會受到怎麼受影響、如何轉變。
學習需要信任關係
現在分享什麼是全球適用的方式還太早,但確定的是,老師需要出來領導。有些老師的傳統、文化氛圍上,能同理個別學生,無論是教室內或教室外的學生;而這些老師會展現出我們都能學習的最佳方式。我相信他們會負起責任向學生伸出手,並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期支持學生。
你的父母可能心地善良,但他們不一定一向有能力支持孩子的學習。許多老師在課堂外也花時間和學生建立關係;全球的老師都需要透過數位工具,把觸角延伸到學生的家裡。在我看來,對於這個危機帶給學生的巨大不平等,老師是唯一可能解方。
再提一個不同的角度,即使疫情給教育帶來很多挑戰,它同時也減輕了不平等。不是每個在教室的人都在學習;至少不是以同樣方式。科技不只能教你知識,還可以觀察你怎麼學,AI有潛力增加學習平等權。有人擔心科技會加大差距,但長期來看,科技比較能了解人們學習的方式、個體差異,要好好利用它。
我們回不去了!
我相信,我們回不去了!當疫情結束、學習者回到學校時會變得要求更高。他們會告訴老師他們怎麼學最好,從「想學什麼」到「他們想要怎麼學」,而老師無法再用以前講授方式教學。經過這次不停學的歷程,我們會學到如何去符合學習者更多元的需要,減少正規學校中存在的不平等。
「這個時代,學生可以選擇老師—至少在數位世界中可以。」學生不必向站在面前的老師學習,可以選擇完全適合你學習風格的老師學。我認為,許多年輕人會利用這個機會,更了解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當然,地方政府必須扮演「賦能者」的角色,並建立平台,使孩子能夠獲得真正的學習機會。
我們還可以向新加坡和日本學習,兩國在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擁有非常強大的專業學習社群,幫助老師們在當前危機中進行協作,並參與課程的研究、設計與評估。在歐洲,要找到類似的大規模解方並不容易,但比利時和荷蘭已經找到了平衡專業自主性與協作文化的方法,這些方法現在能幫助老師和教育社群共同創造、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
危機促成跨國、跨界合作
關於評量,在OECD,我們討論的結論是,與其他很多緊急情況相比,目前評量不是重點。但如果危機要持續幾個月,這將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到時,我們不得不思考,數位科技提供哪些「整合性評估」與「學習」的可能性。未來兩者也許不再區分,而變成「好的評鑑就是好的學習」。
在這場危機中,OECD、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芬蘭的HundrED,一直在努力與全球教育界共享許多計畫和資源。我們希望鼓勵跨國、跨界共享關鍵的學問和資源,並找到多種合作方式,分享我們的學習成果,並採取集體行動。危機突顯了許多人願意貢獻想法。科技延伸影響力,我們將愈來愈少用垂直方式,而愈來愈常水平的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