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研擬自費醫材核准平台 醫媒業者提出數據統計:民眾最在意的其實是「這個?」

【民眾新聞/綜合報導】

面對數位醫材、細胞治療時代來臨,衛福部健保署正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參與台灣數位療法產業發展趨勢論壇中指出:現行自費醫材廠商需送件至一個或多個縣市衛生局申請,過程冗長且手續繁複。為了加速及簡化自費醫材收費核定程序,健保署著手研擬「自費醫材核准、核價平台」,採單一窗口收件、統一申請文件格式以加速申請速度,業者不需至22個縣市衛生局個別提案,目前正與各縣市衛生局協調中。

比起醫材費用,患者更焦慮「疾病與手術的未知」

許多民眾會在面對手術時會上網搜尋知識,有業者就提出民眾對自費醫材相關議題的網路數據。致力於推廣手術及醫材知識的衛教平台「手術善其事」,總經理劉長昀分析讀者需求:有超過60%讀者更想了解自身疾病成因與治療解決方案,20%關心治療費用,其他為術後照顧注意事項,顯示出民眾對治療選擇的焦慮遠大於對治療費用的擔憂。劉長昀表示:「健保署應串連醫院、廠商等相關單位,促進手術方式及醫材選擇的內容的產出,讓每位患者都能在充分了解手術、醫材資訊的情況下,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安心接受手術並早日康復。」

圖說:醫療衛教平台「手術善其事」統計,60%患者最在意疾病治療方式選擇,僅20%在意治療費用。(手術善其事平台/提供)
圖說:醫療衛教平台「手術善其事」統計,60%患者最在意疾病治療方式選擇,僅20%在意治療費用。(手術善其事平台/提供)

醫師淪為醫材業務「不自在」增添醫病糾紛

未來科技應用將加速醫材創新與複雜程度,政府加速自費醫材進入市場,民眾自費醫療選項變多的同時,反而更需要了解醫材的功能與特性,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僅促進醫材價格透明化的資訊對民眾而言並不足夠,劉長昀指出:「在台灣,醫材廠商在進行衛教時常受到限制,必須仰賴醫師與護理人員解說。然而醫療的業務繁忙,短時間難以深度地解說複雜的醫材資訊,無法提供完整的說明,或選擇壓縮看診時間,讓民眾在就醫過程中因資訊不足感到不安,甚至造成醫病認知程度不同,引發醫病糾紛。」有些民眾在術後發現自身植入的醫材與當初預期的不同,也質疑醫師是否刻意推銷較昂貴的醫材,造成醫病之間糾紛。

「手術善其事」平台創建於2021年,旨在協助民眾理解手術、選對醫材。頻道內容透過專業醫療記者直接深入院所與醫師展開對話、拍攝衛教影片等資訊,滿足民眾對手術、醫材知識的需求。政府應正視自費醫材資訊落差的問題,應協助民眾理解醫材的功能與特性,看懂自費醫材的價值,才能真正保障民眾的就醫權益。

圖說:醫材廠商受限於法規,無法提供完整的衛教資訊,患者無所適從。(手術善其事平台/提供)
圖說:醫材廠商受限於法規,無法提供完整的衛教資訊,患者無所適從。(手術善其事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