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該如何永續?

每到年終,健保總額是否調漲,總會成為議題。全民健保的初衷,是希望透過徵收全國有能力者的部分薪資,來補貼全民醫療支出,從而打造出一個就醫平權的環境。

然而,如同政府財源的稅基,全民保險的財務來源,是否該因時制宜的調整,卻難有前瞻性的規劃,總是聚焦在薪資所得。

現行的健保費用徵收方式,根基於26年前健保開辦時的人口結構。當時社會中大多數人皆為受薪階級,65歲退休後平均餘命不到10年。

因此,健保開辦初期,可以透過徵收受薪階級薪水作為保費,來照顧退休長者們。但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超過65歲;此外,若您現在50歲,15年後跟您一起達到65歲的人,在台灣就會超過26%。之後,退休人口更將超過就業總人口。

為了健保永續,我們也該思考調整健保收入來源的結構。圖片來自flickr
為了健保永續,我們也該思考調整健保收入來源的結構。圖片來自flickr

屆時,健保保費來源,若仍持續汲自受薪人口縮減的青壯世代,而民眾對醫療需求與延長壽命的期待卻持續看漲,加上創新的醫療科技費用增加,大家對健保的依賴愈來愈高,健保財務失衡問題恐將層出不窮。

因此,面對高齡化加速與健保財務問題,比起支持政府調高健保費率,從而壓垮受薪族群,我們更該重新思考的是,如何讓我們與健保都能更健康,更永續長存。

首要之道,在於民眾要建立個人健康管理的想法。對年輕人來說,需要致力於健康促進的生活習慣,做好疾病預防;對於亞健康的人,除了健康促進之外, 則需定期健康檢查,確保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疾病晚期或失能;而對病人而言,目前台灣醫療已是有口皆碑,但重點在於,台灣醫療產業支出目前只占GDP67%,若民眾都想吃免費午餐,那醫療費用誰該付錢?

費率調整勢在必行,期待調合出平衡制度

「健保費率調整」固然是政府責任,且所有人都期望有完善醫療,未來30年內醫療支出占GDP達雙位數亦屬合理;但若現有健保費率對於不同族群已未顯公平,或許該思考調整健保收入來源結構的可能性。

其次,與美國處於兩個極端的現象是,台灣私人醫療保險在超值的健保制度下明顯萎縮,健保涵蓋率與給付範圍相對剝奪了私人醫療保險的發展,但每個人對健康期待與醫療需求不一樣,因此台灣仍需調合出平衡的醫療保險制度,預應不同的需求。

當地球環境永續復甦成為顯學,台灣醫療保險永續發展更對國人健康生活品質與未來經濟勞動力有切身影響,思索健保永續經營之道,永遠都是全民關心課題。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健保不倒,台灣不會好?醫療品質才是癥結所在
提升健保費率的同時,應改變支付制度
哪個國家的健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