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料理新滋味 月餅入菜變身臺式南洋創意料理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月餅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食物,但內含的高油、高糖,常食用1顆就熱量爆表;為讓民眾享受月餅時能減少身體負擔,衛福部國健署今(26)日邀知名主廚陳之穎示範「鳳梨酥越南米春卷」、「綠豆椪沙牛奶」等新吃法,將傳統月餅變身為營養均衡的臺式南洋創意料理。

國健署指出,近年來月餅口味不斷推陳出新,但熱量卻不容小覷。其中,份量看似輕巧、比手掌心還小的港式蛋黃蓮蓉月餅,1顆約185公克,卻將近800大卡,相當於1個雞腿便當的熱量;而1顆約50公克的鳳梨酥,也往往超過250大卡,近乎1碗白飯的熱量。若以1位體重60公斤的輕度工作者,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為例,如果同時吃下上述的2款月餅,熱量攝取就高達整日需要量的6成。

主廚陳之穎打破傳統單獨食用月餅的吃法,將其入菜,設計出多道南洋風情料理。其中,「鳳梨酥越南米春卷」結合鳳梨酥的果香和東南亞特色料理,將越式春捲皮包裹鳳梨酥和蔬菜,2卷即可提供1餐所需的蔬菜量,並約可達到1日膳食纖維所需的1/5;「綠豆椪沙牛奶」則是將綠豆椪和牛奶、蘋果混打,乳品類富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等營養素,每杯可提供1日鈣質所需的1/4;另有「豆沙月餅潤餅捲」、「月餅芋泥鮮蔬沙拉」及「咖哩月餅白花椰菜炒飯」等,每道都是將少量月餅融入多樣健康食材的創意特色餐點。

國健署也提供民眾4個健康吃月餅的小撇步,包括購買月餅時,多比較營養標示,選擇熱量較低或份量較小的月餅;與親朋好友共享分食;和其他餐次的主食代換,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搭配時令蔬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身體的負擔。另外,國健署邀民眾一起發揮創意,在享用月餅時,搭配蔬果、乳品類等食材,自創月餅健康新吃法,即日起至年10月10日,將料理照片上傳至該署「食在好健康」臉書,就有機會獲得好禮。

國健署邀知名主廚陳之穎(右2),將傳統月餅改製成臺式南洋創意料理。(記者李佩玲攝)

咖哩月餅白花椰菜炒飯用剁碎的花椰菜取代白飯,熱量更低且膳食纖維較多。(記者李佩玲攝)

鳳梨酥越南米春卷結合鳳梨酥的果香和東南亞特色料理。(記者李佩玲攝)

月餅芋泥鮮蔬沙拉融入無糖優格、酪梨等健康食材。(記者李佩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