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中小企業 面臨關廠倒閉危機

針對大陸公布第2波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公告,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右)5月31日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中)在立法院答詢時對此表達強烈抗議與不滿。(姚志平攝)
針對大陸公布第2波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公告,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右)5月31日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中)在立法院答詢時對此表達強烈抗議與不滿。(姚志平攝)

中國大陸再度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讓,工商團體紛紛發聲,涉及的都是台灣傳產業基層,對大陸市場依賴度較高,恐讓中小企業面臨「關廠」、「倒閉」,失業率攀升,機械業也估計市占率可能下滑4%到5%;呼籲政府及早與對岸展開磋商,並檢討對陸貿易壁壘項目。

商總榮譽主席賴正鎰表示,這次中止ECFA項目中134項關稅減讓,加計之前停止石化業等12項,已經達到ECFA早收清單約1/3,後果很嚴重。從中止項目來看,涉及都是台灣傳產業基層,像是鋰離子蓄電池、機械五金等,對大陸市場依賴度較高,海外布局很困難。

他預期,傳產業恐將面臨「關廠」、「倒閉」,衝擊國內的就業市場、失業率也隨之攀升。對於台灣限制大陸2500多項商品或者課徵高關稅等壁壘,建議應該重新檢討、釋出善意。

工總表示,對已全球布局的企業,極可能縮減國內產能,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來降低關稅風險;但對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恐怕會關廠因應,兩者都會衝擊國內就業市場。

工總期盼政府能正視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重要性,與陸方在既有架構下展開諮商。工商協進會也建議,政府應循適當管道持續與大陸溝通,及早進行磋商。

這次受害產業機械公會統計,2023年機械類產品與ECFA對大陸出口金額為28億美元,若產品恢復到5到10%稅率,預估會對台廠競爭力及利潤率造成影響,市占率恐會下滑4%到5%、出口金額預估減少1.1億到1.4億美元(約新台幣32到45億元),約占總體機械出口值0.5%左右。

機械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ECFA中止優惠,業者要有心理準備,「有第一槍,就會有後續」。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說,公司從3年前就針對基礎油外銷進行市場移轉,未來會繼續轉移到東南亞等地。

台化表示,在早收539項稅則中有9項,經兩度中止共7項,已名存實亡,加諸大陸嚴重的產能過剩,只有差異化產品才有機會進入大陸市場,台化會在這方面更加努力。但也期盼兩岸政府能有睿智,共存共榮,不再傷及民族感情。

看更多相關新聞
陸再中止ECFA優惠134項 波及工具機
總統府籲WTO架構下協商 經濟脅迫無助兩岸關係
陸學者:ECFA不會全停 給賴調整政策機會
CPTPP之路恐受阻 學者:報復措施將一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