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再中止ECFA優惠134項 波及工具機

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簡稱稅委會)5月31日公布第二批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清單,共計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自6月15日起實施。

經濟部指出,第二波產品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12%。這134項產品輸陸金額,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約新台幣3180億元),如加計首波中止項目合計近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894億元),占ECFA早收產品出口金額已近8成。

影響產業出口金額 約3180億元

大陸第一批宣布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是在去年12月21日,受波及的包括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據了解,加上第二波中止的134項,累計達146項產品被中止關稅減讓,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已有近三分之一的產品宣告結束,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幾遭全軍覆沒。第二波主要影響的是工具機產業,其對大陸市場有高度期待跟依賴。

大陸稅委會昨日稱,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但經過上次措施後,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更明言,賴清德當局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鉤斷鏈』」,嚴重破壞兩岸協商和ECFA實施的基礎,是大陸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

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運輸工具

大陸商務部也發聲表示,台灣長期單方面違反ECFA關於「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規定,損害兩岸企業利益。「有關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

經濟部指出, ECFA早收對大陸出口占對全球出口比重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將利用輔導業者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來協助。在分散市場方面,將以異業結盟方式群聚拓銷;由公協會以大帶小帶領業者參展;建立中小企業共同品牌拓展海外市場。

總統府發言人李問昨表示,這是大陸典型的經濟脅迫,不但衝擊經貿市場的健全發展,更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面推進,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是WTO會員,更是全球經貿體系重要的成員,理應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在WTO架構與規範下,就各項經貿議題協商,以政治力干預全球經貿行為,國際社會並不樂見,應盡快回到WTO架構下協商,共謀有序、互利的兩岸經貿關係。行政院長卓榮泰昨表示,希望國際組織成員不要隨便更改互動規則,才能在國際間取得平衡地位;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則說,陸方無理、片面地中止我方134項早收清單關稅減讓,他要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相關後果應由陸方承擔。邱垂正認為,如此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只會扭曲兩岸經貿原本互利互惠的發展方向,阻礙兩岸在國際產業架構下的分工模式,更讓兩岸經貿漸行漸遠、脫鉤斷鏈,責任應由陸方全部負擔。

陸控貿易歧視 我籲停止經濟脅迫

在去年底公告首波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後,大陸商務部於今年1月9日就表示,自公告發布以來,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目前,有關部門正依據ECFA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北京是否還有進一步中止ECFA的計畫,大陸官方未來幾天的表態是關鍵。

看更多相關新聞
傳產中小企業 面臨關廠倒閉危機
總統府籲WTO架構下協商 經濟脅迫無助兩岸關係
陸學者:ECFA不會全停 給賴調整政策機會
CPTPP之路恐受阻 學者:報復措施將一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