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像被吃掉一塊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日本爆出食人菌病例,部分已規劃前往日本旅遊的人感到些許擔憂,圖為日本人流密集的知名景點-澀谷站前交叉口。(圖/記者葉盛耀攝)
▲日本爆出食人菌病例,部分已規劃前往日本旅遊的人感到些許擔憂,圖為日本人流密集的知名景點-澀谷站前交叉口。(圖/記者葉盛耀攝)

[NOWnews今日新聞] 今年日本「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食人菌)」引發的「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病例創紀錄,人數高達977人,目前國內尚無特別的「食人菌」疫情,讓《NOWnews今日新聞》帶您來一起認識。

🟡食人菌是什麼?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A型鏈球菌」屬於一種「噬肉菌」,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不論各個國家、地區都有,故通常沒有國際間疫情威脅的問題,也不會特別為了這樣的細菌做國際旅遊管制,感染時會造成扁桃腺發炎、猩紅熱(全身紅疹、脫皮)等症狀,主要影響區域為上呼吸道。

黃立民進一步指出,如果患者免疫力不佳,皮膚外部又有傷口、剛好感染了「A型鏈球菌」,傷口就會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外觀像是被挖掉一個洞一樣,也因為看起來像是「傷口被吃掉一塊,看起來很可怕」,所以被稱為「食人菌」。

萬芳醫院感染科醫師李文生說明,A型鏈球菌又分為 Alpha 和 Beta 和 Gamma 3類,而食人菌是「Beta 溶血型鏈球菌」,毒性非常強,它的源頭通常從水源、土壤開始,並散播在空氣中,若接觸到人體傷口,就容易被感染,或造成社區疫情。

🟡食人菌症狀
李文生指出,若感染食人菌後演變為重症,傷口很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嚴重需要截肢保命,而細菌若入侵至血液,更會有「菌血症合併敗血症」,進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等,造成死亡風險。

李文生強調,台灣地處亞熱帶,細菌的傳播較旺盛,面對食人菌,平時有酗酒、睡眠不足、熬夜、因疾病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民眾要特別注意,這些族群若身上出現傷口,一不小心接觸到環境中的食人菌,就容易被感染。

黃立民則表示,一般人感染「暴發性A族溶血性鏈球菌」大多能康復,但幼兒、長者、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癌症患者或身上有傷口等身體較虛弱的族群,感染後重症和死亡風險就較高。

🟡食人菌治療
針對食人菌的治療,李文生說明,基本上和蜂窩性組織炎的應對差不多,首先使用「抗生素」治療,輕症者一週即可康復、較嚴重可能要到兩週,演變至壞死性筋膜炎可能要治療一個月以上,搭配外科的清創手術,總結來說,一旦感染食人菌,還是「越早就醫越好」。

黃立民也補充,黃立民表示,以小朋友來說,確認感染後會安排住院、使用較強的抗生素治療一到兩週;如果有傷口感染,則需要先進行清創手術,並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而一般來說,A型鏈球菌對於抗生素的敏感性佳、只要有使用都能控制下來。

黃立民認為,黃立民指出,就台灣來說,醫療院所大多能妥善的處理感染A型鏈球菌的傷口,在抗生素投藥上也都沒有問題,因此如果在台灣出現死亡個案,「應該是特例」,但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系統異常、有傷口卻無法察覺、褥瘡、本身體質虛弱者,仍存在死亡風險。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保瑞5月營收再創新猷!年增率近56% 前5月營收達61.8億元
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宣布進流行期 上週增20死
全球首發!野生百步蛇「護卵、護幼」影片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