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忌水?人工皮勝紗布 傷口「溼敷」痊癒時間快一半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傷口不能碰水?有些老一輩的觀念,該丟垃圾桶了。專家、皮膚科醫師建議,想要傷口好的快、不留疤,用傳統紗布「乾敷」,不如用人工皮「溼敷」,因為保溼可以幫助表皮、微血管增生,同樣一個大小傷口,「溼敷」可縮短一半痊癒時間,且優碘、雙氧水、殺菌軟膏等也要少用,因殺菌錯殺細胞,肌膚反而長的更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6)天舉辦「傷口敷料用得對,傷口照護快又好!」記者會,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一些小擦傷、小傷口,傷口敷料是促進癒合時間以及降低感染機率的重要角色。

傷口不能碰水?遇水就爛?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楊台鴻說,一般人常以為傷口一定要保持乾燥,不然好的不快,堅持用傳統紗布的「乾燥療創」方式,但不少人共同的痛苦經驗是,傷口好不容易結痂,一撕下來,又被扒了一層皮,甚至留疤。

楊台鴻戳破迷思,嘴巴也是溼的,難道嘴破皮就永遠不會好?他說,像人工皮的「溼潤療創」方式,其實是目前比較建議的方式,就像保養品強調保溼一樣,維持皮膚在溼潤環境,受傷的皮膚才能恢復的比較快,且提醒優碘、雙氧水、殺菌軟膏等,其實非必要,只要傷口沖洗乾淨就足夠,否則殺菌同時也殺死皮膚細胞,傷口反而好的慢。

專家建議傷口照護可依「沖、擦、敷、看」四步驟進行,沖:用清水沖洗;擦:仔細檢查擦拭;敷:用保溼的敷料覆蓋;看:仔細檢查傷口的癒合。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濕潤的敷料,可促使上皮細胞增生、微血管新生,對傷口確實比較好,以同樣大小的表淺傷口為例,乾敷必須耗時2周,但溼敷可縮短至7至10天。

不過,趙昭明強調,使用人工皮等溼潤療創的敷料,最怕傷口沖洗不夠乾淨,皮膚「悶」在密閉厭氧空間,反而引發金黃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嚴重感染,甚至發出惡臭,須要手術清創,提醒使用時要格外注意是否出現紅腫、臭味等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