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腎不只吃太鹹!天天喝「一飲品」8年恐腎衰竭

長期飲用含糖飲料不只可能導致肥胖,更可能影響腎功能。示意圖,取自pixabay
長期飲用含糖飲料不只可能導致肥胖,更可能影響腎功能。示意圖,取自pixabay


談到腎臟不好,很多人想到的是吃太鹹,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吃太鹹是洗腎第二原因,第一傷腎的飲食是「吃太甜」。曾有一名男大生每週喝4至5杯含糖飲料,結果瀕臨洗腎,研究也顯示若一週喝糖飲逾7次,可能8到10年就會出現腎衰竭了。

洪永祥在臉書指出,過去談到洗腎,一般人會聯想到是因為飲食內容太鹹,吃太鹹會引發高血壓,高血壓確實是洗腎的常見原因,但現在台灣有46%左右的洗腎患者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腎臟功能損壞,是洗腎的第一大原因。

洪永祥表示,台灣糖尿病患者明顯年輕化,與年輕人喜喝含糖飲料絕對相關。像他曾收治一名男病患,本來腎就不好,上大學後每週喝4到5杯含糖飲料,結果4年下來出現痛風、尿酸過高等,腎絲球過濾率從以前的90分剩下28分,已是慢性腎衰竭第4期,瀕臨洗腎。所幸在管控飲食後已改善。

洪永祥說表示,2外內研究均指向喝含糖飲料的頻率與時間跟慢性腎衰竭呈正相關,若喝飲料1周超過3次,將來就有傷腎的風險,若1周超過7次將來極度高風險,所謂的「將來」是8~10年後,「年輕人可能10年、中老年人可能8年就腎衰竭了。」

他建議,腎臟病患最好完全不要喝飲料,若是腎臟健康的年輕人則可先選擇低脂鮮奶、無糖豆漿、無糖茶、氣泡水、低卡能量飲、黑咖啡、無糖杏仁飲這類飲品。

更多太報報導
端午鋒面北抬,西南風帶來全台水氣「雨恐再下6天」
日本「食人菌」大爆發! 醫生示警:高危險族群致死率恐達5成
網傳「不用巴氏量表」更麻煩 勞動部澄清:超過3.2萬人申請多元免評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