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效應VS 中國解封,股市上漲機會大 ?

放假前,交投清淡,今(29日)成交量僅在1423億,市場保守觀望氣氛濃厚,明年元旦過後,股市會有怎樣的表現? 華信投顧分析師邱鼎泰認為,明年若有元月效應,多頭行情的機會大增。

什麼是「元月效應」?依統計學分析,如果當年12月股市收低,那麼隔年1月漲的機率很大,反之,12月若收高,隔年1月就會下跌。

其中,關鍵在於有沒有「聖誕行情」,「聖誕行情」是指聖誕節過後的五個交易日到隔年的二個交易日,如果聖誕行情補漲,隔年一月就沒有元月效應,當年股市會走空,反之,如果沒有聖誕行情,則隔年就有元月效應,當年股市上漲的機率大。

再來,依國際股市慣例,5月到9月股市若走空頭,9月底收低,12月就會收最低,轉折點一個在10月,另一個在隔年的3月。如果有元月效應的話,那麼前一年的10月就是熊市的最低點,若沒有元月效應,那麼當年3月會殺到最低。

以今年來看,美股四大指數過去一個星期收黑,那斯達克還暴跌,等於說,今年沒有聖誕行情,2023年元月效應的機會就很大。

假設2023年有「元月效應」,股市看漲,那有可能發生的黑天鵝是有二,一個是通膨升息,另一個是經濟衰退。目前聯準會的態度趨向緩和升息,意味聯準會心理默許通膨在4%是可行的,只是不能大聲表明出來,強力升息危機暫時解除。

另一個危機是經濟衰退,原本市場預期2023年經濟肯定衰退,但是這中間出現一個轉機,就是中國解封。

全球經濟衰退的原因,除了通膨升息之外,另一個就是中國強力執行清零政策,供應鏈不順暢,通膨居高不下。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明年一月八日若全面解封,就有機會挽救經濟衰退的局面。

美中對抗,美國制裁中國,按理來說,中國科技股應該最弱,但是,觀察恆生科技指數及中概金龍指數,10月份反彈至今,表現沒有想像的差,反映拜登不再強力制裁中國,歐洲國家為了挽救經濟開始親中,明年股市回溫的跡象明顯。

科技股是股市的命脈,中國解封,去化庫存加快,2022年一路看衰的科技股,在2023年有望重振士氣,近日中國黑市晶片價格暴漲五百倍,反映晶片缺貨,如同疫情升溫,製藥類股看漲一樣,未來晶片價格看漲,台積電及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如矽智財、IC設計、設備業、載板三雄明年看淡不淡,是可以持續關注的焦點。

看更多理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