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政治含意的演唱會 劉德華毫不掩飾唱「中國人」
7月份時,我曾對劉德華來台演出撰寫過評論,並呼籲台灣政府阻止其入境,目的是為避免台灣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如今劉德華果然在小巨蛋演唱了「中國人」一曲,這在台灣社會中引起了不少風波。在正式討論之前,我只想提出兩個簡單的問題:
1. 劉德華有可能不知道這首歌在台灣的敏感程度嗎?
2. 北京政府是否會提前知悉劉德華在台灣的演出,並且演唱「中國人」?
如今「中國人」一詞已經無一中各表的空間
如果讀者能回答以上兩個問題,那麼劉德華來台充滿政治動機便毋庸置疑。對台灣民眾而言,這首歌曲自發表以來就象徵著強烈的「中國人」認同,無法單純被視作一首音樂作品。劉德華偏偏選擇在兩岸關係日趨緊張的時刻演唱「中國人」,這無疑是一種表態,有意配合北京大外宣的節奏。
狂風暴雨 狐狸露出尾巴?
整場演唱會的焦點之一,在於第一場演出恰逢颱風襲台,風雨交加的場景被電視台廣泛報導。然而,劉德華演唱會的主辦方竟然無視風雨,最初還決定如常舉行,這完全違反常理。直至街上出現滿天飛的招牌和廣告牌,主辦方才在正式開始前數小時宣布取消。
以劉德華的過往形象來看,若真心顧及觀眾的安全,為何不更早作出決定,多個縣市在早一天已經能決定放颱風假,區區一個演唱會有什麼可以考慮呢?這樣的安排難免讓人懷疑,主辦單位是否與中共宣傳部門有所溝通,不得已才在不敵風雨的情況下作出取消?
身為天王級的歌手,本應該特別注重形象,尤其是將歌迷安全放在首位,許多大牌歌手也經常報銷退票甚至交通費。為何主辦方最初會作出如此令人疑惑的決定?
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在劉德華演唱「中國人」後,中共宣傳機器立即大肆宣傳,配合的效率以及默契就像事先綵排過一樣。所以本人提出這樣的質疑,值得讓各位深思。
以自由攻擊自由 中國的慣常手段
事件發酵後,支持劉德華的民眾中不乏聲音認為,這次演唱不應被解讀為政治行動,並主張「音樂無國界」,認為劉德華僅是演唱了自己的代表作。這種立場或許出於對劉德華的喜愛,但當《人民日報》高調挺劉德華,以「表演自由」、「音樂無國界」及「做好自己的作品」為論述時,不免顯得刺耳。撇開中共的輿論機器和五毛網軍不談,真正持此想法的人顯然忽視了這首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中國政府以「中國人」一詞作為意識形態工具,強調身份認同時,這首歌難以脫離其統戰意味。
劉德華來台演唱引發政治媚共爭議,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7日在立法院答詢表示,中國官方人士來台的審查,基本要求是不可以貶低台灣地位。(圖:翻攝國會頻道)
同時,支持劉德華的民眾對事件輕率的解讀,反映出台灣社會部分人群對認知作戰的低敏感度。他們未能理解,支持劉德華此行幾乎等同於默認「中國人」概念在台灣的合法性,甚至無形中削弱了台灣政府在國際上堅持的主權和身份認同。這類觀點的存在,正是中國在台灣進行認知作戰所期望的結果。
兩極政治氣候 助長了中共的滲透
台灣過去對來自中國的文化影響過於寬容,而此次事件無疑再次敲響了警鐘。劉德華這樣的行為或成為「認知作戰」的一部分,即通過文化輸出潛移默化地改變台灣民眾的認同,逐步削弱台灣人對本土身份的堅持。這種滲透不僅限於音樂,也涵蓋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使台灣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中國的「統戰圈」。同時,中共也利用台灣的兩極化政治局勢來加強「認知作戰」,騎劫用不同角度支持劉德華的民眾,即便他們對「中國人」概念有保留,也不知不覺地走向了偏向「中國人」的一方。
台灣政府應檢討事件發生的原因
針對劉德華事件,台灣作為自由世界的民主燈塔,人已經放進來,演唱會也已結束,對於劉德華其本人自然不便追究,以免落人口實。
然而,有一點我必須指出。劉德華宣布來台演出時,並未獲批來台的演出簽證,拿到簽證卻是數個月後的事,但他及相關幕後公司竟然直接安排演唱會門票在台灣的銷售。究竟相關人士是「胸有成竹」,還是「有恃無恐」?若非背後有所依靠,何以主辦方能如此果斷地出售門票?究竟是誰在一切開始之前,給予他們順利入境的保證?
這一切有待台灣政府釐清,並檢討內部是否存在心向對岸的不穩定因素。這或許正是當前台灣面對諸多挑戰時,最需優先處理的問題。
作者》李文浩 香港末代民選議員,反送中運動後旅居台灣。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紅色英模黯然失色 川普成為中國年輕人勵志偶像
重返白宮+完全執政 2024年的川普超越2016年的川普
公義來得太晚!港警施暴及誣告街友被判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