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技術難關 度過最艱苦時期

碳交所去年12月啟動首批國際碳權交易,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說,自去年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上線後,可說是碳交所階段性任務達成的重要里程碑,在技術上已經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從證交所經驗出發,碳交所運用子帳戶設計,讓企業不用另開海外帳戶,在碳交所的交易平台開戶就能購買國外碳權發行機構商品。

緊接著,在今年年中後也將迎接國內碳權交易平台上路,田建中說,相較於國際碳權的未知性,國內碳權的賣方及買方都相對明確,評估後續推動上應不會太吃力,最主要是要能設計出能符合環境部最終法規的交易規則,以及與各方產學界和環團的持續溝通。

在2023年4月接下碳交所的任務之前,田建中曾任職於券商輔導部及交易部,他說,在交易部三年的經驗,後續在碳權交易平台的設計和理念上有很大的幫助,將子帳戶的設計運用在碳權交易平台,企業可以省下另外開戶的成本與時間,就能購買國外碳權機構的商品。

回想碳交所成立之初,田建中說,「當時連可以販售的碳權商品在哪裡都不知道」;「碳權」這項商品,不僅對他個人,對整個團隊、甚至是整個台灣來說都是全新的領域,一個交易平台所須具備的買方、賣方和交割制度,都是從零開始接洽、設計規劃,確實是相當大的挑戰。

田建中坦言,國際碳權broker和broker彼此之間的市場,其實是相當黑暗的,在尋找國際碳權賣家的過程中,團隊也遇到許多挫折,也曾遭受取笑,直到幾次與國外機構的交涉經驗、見到形形色色的broker之後,才逐漸摸熟碳權市場的運作,最終也成功找到商品的供應商,不到一年就推動台灣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提供國內業者優質的碳權的商品及最實惠的買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