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戰南北!端午8大粽比一比「這款」用料最豐富 得爬4次101才能消耗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各款粽子熱量不一,但吃多會有發福的問題。(圖/資料照片)
各款粽子熱量不一,但吃多會有發福的問題。(圖/資料照片)

端午節快樂!相信民眾無論在家或出遊都會應景吃粽,不過粽子吃多也會有發福的問題。營養師分析市面常見8大種類粽子,北部粽以糯米炒過;南部粽則是餡料於滾水中煮透;市售一顆600大卡的傳統肉粽,相當於1個市售便當,需要爬2次101大樓才可消耗;但廣東粽則是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部分品牌一顆熱量上看千卡,相當於2個便當,恐需爬4次101大樓才可消耗。

國泰醫院營養師陳明玉表示,端午節除了划龍舟,戴香包,粽子也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應景食物,無論南北粽,客家粽或是其他五花八門的粽子,都令人垂涎三尺。但毫無克制的吃粽子,健康負擔不少,例如體重增加,腸胃不耐,連慢性病也跟著失控了。

粽子種類多豐富?她列出市面常見的粽子,以及餡料多寡:

北部粽:先將糯米加油炒過,再包入炒過的內餡(如豬肉、鹹蛋黃、香菇等),置蒸籠一起蒸熟,吃起來粒粒分明有咀嚼感,但含油量較高。

南部粽:將生糯米略炒過,再包入所有餡料於滾水中煮透,吃起來較軟爛,口味清爽不油膩。

客家粿粽:以糯米粉加水揉成糯米糰,或是糯米粉加在來米粉製作成米糰,加上事先拌炒過的餡料(如菜脯、蝦米、香菇、後腿肉等)一起蒸熟,外觀看不到米粒,口感像粿一樣軟Q,體積較一般肉粽小一點。

鹼粽:以圓糯米加鹼水攪勻浸泡製成,水煮後會變較透明,通常於冷藏後沾糖或蜂蜜吃,口感Q甜涼爽。

廣東粽: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的,體積較大,作法費時。鹹口味內餡有火腿、鹹肉、蛋黃、燒雞、叉燒、栗子、香菇、蝦子等。甜口味則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核桃等。

潮州粽:以黏性強的圓糯米製成,多半包成長條型,有甜、鹹兩種口味。鹹多為鮮肉粽,以五花肉所製成。甜口味的多半是豆沙或棗泥為內餡。

如冰粽:是將粽子甜點化,內餡為紅豆、栗子、抹茶等口味,微甜而不膩,外層則以涼圓粉包裹,口感香Q,視覺上充滿冰涼感。

野薑花粽:則是將拌炒好的香Q糯米,加入野薑花粉或用野薑花葉包裹蒸熟。

她呼籲粽子高熱量、高油脂,端午佳節享受粽子美味的同時,也要多注意如何健康吃粽子,才能健康過端午。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逆風!陳菊贊成廢監察院 律師「4原因」不贊同:人民要跟誰陳情?
直擊/黃仁勳殘念!員工爽吃萬元菜色曝 餐廳負責人推「這2菜」輝達秒訂
在台最後一晚!黃仁勳不去海鮮餐廳了 負責人吐原因「可能出沒地」曝光
張學友染RSV今晚演唱會突喊卡!名醫曝殺傷力大「恐封喉至少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