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選上模範生,父親開心到送花圈放校門口⋯小冬瓜:人生是趟單程旅行,能留下的只有愛

照片提供:小冬瓜(郭憲鴻)
照片提供:小冬瓜(郭憲鴻)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特殊的成長經歷,讓小冬瓜從小就把人生看得很通透,如今,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爸了,他不求孩子成績好、有成就,只盼孩子把握人生這趟「單程旅行」,盡情體驗,不負此生。

「小冬瓜是冬瓜的兒子」,這看似合理自然的句子,卻曾讓小冬瓜糾結多年,直到父親癌逝前,他才與之和解,又到了自己也成為爸爸後,才明白,父親的愛,比他以為的更多、更深。

冬瓜本名郭東修,原本是萬華角頭,曾叱吒風雲,有了小冬瓜、當了單親爸爸之後,浪子回頭,改走殯葬,並因擅長處理刑案、意外、無名屍,在業界闖出名號,還曾出書,上遍國內外各大媒體,一生傳奇。

小冬瓜本名郭憲鴻,從小在殯葬現場長大,看遍死亡的各種面貌,成年後曾離家失聯好幾年,直到冬瓜罹癌,他才回頭繼承父親遺志,除了努力開創殯葬業新局之外,他也經營自媒體,盼推廣生命教育。

「為什麼我爸是『冬瓜』,大家就很順理成章的叫我『小冬瓜』呢?也沒人問過我喜不喜歡。」小冬瓜坦言,他曾很想撕下「冬瓜之子」的標籤,後來才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最近,父親離世十年了,小冬瓜出版新書《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分享這些年的所思所感。

父親曾在黑道呼風喚雨,卻為他戒毒

時間倒回三十多年前。在小冬瓜六個月大時,生母就離開了,父親只得獨自帶著他生活,「當時,我爸還在萬華的『芳明館』,蠻大咖的,總有很多小弟跟著,他帶我,也像在帶小弟,例如會叫我去洗菸灰缸啊,便當買回來後要打開、用衛生紙把筷子包好放旁邊啊…」

那時的冬瓜,還有毒癮,每次發作,總讓小冬瓜驚恐又疑惑,為了給兒子個好榜樣,便下定決心戒毒、退出江湖。

「做殯葬前,他當過司機,也去『出國深造』(入監服刑)過,有一段時間,我們是居無定所的,甚至住過三溫暖,在民生東路跟新生高架那邊,裡面的小姐、熟客,都認識我;我也不覺得怪,因為沒什麼『家』的概念,反正跟著爸爸,就算是『家』了,而且,住三溫暖還可以一直玩水。」

學孟母三遷,送他進辜家辦的超貴幼兒園

在這類場所待久了,難免耳濡目染,小冬瓜回想,有次,他在幼兒園門口罵同學三字經,「剛好我爸來接我,聽到了,立刻被他狂譙狂打一頓,現在想起來很好笑,我爸用一連串髒話、來叫我別罵髒話。」

為了讓兒子「學好」,冬瓜如孟母三遷般,四處尋覓好環境,還曾把小冬瓜送進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辜家創辦的超貴幼兒園;有空時,父子倆也會出去玩,小冬瓜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常去西門町的湯姆熊,父親每次都會給他200元。

小冬瓜也真的變乖巧了,在家會洗衣、摺衣、打掃,在校也一切OK,小學二年級時還當選過模範生,冬瓜當時高興到叫了三對花圈、擺在校門口,雖然有點令人哭笑不得,但也是父愛的一種形式。

曾感受不到父愛,憤而離家失聯多年

隨著兒子長大,冬瓜的事業愈來愈忙,親子關係漸漸疏遠。「做殯葬的,就是要24小時待命,沒日沒夜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爸連我讀幾年級、畢業了沒都搞不清楚,每次就是放一千塊在桌上,讓我自理…」

正值青春期的小冬瓜,對父親的不滿日益加深,開始冷戰。約莫半年後,冬瓜終於受不了,質問他為何如此,雙方擦槍走火,扭打起來,小冬瓜便奪門而出,從此失聯。

冬瓜當時已是名人,上遍各大談話性節目,有段時間,還常在節目上公開對兒子喊話,要兒子回家,「但我那時看到我爸就轉台,也不想讓旁人知道,我就是小冬瓜。」

父親癌末時終於和解,承諾接下家業

直到冬瓜發現自己罹患肺癌,小冬瓜才終於心軟。原本以為,父親還有一、兩年的時間,沒想到病勢兇猛,剩下幾個月。

在病榻旁,這對父子終於又有空聊天了,「我曾鼓起勇氣問他,你愛我嗎?他說,你在傻什麼,當然愛啊!我才比較釋懷。」小冬瓜也明白,殯葬業對父親有多重要,便毅然承諾接班。

父親剛過世時,他很心慌、沒信心,也面臨公司股權爭議,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送別工作中,他慢慢找到做殯葬的意義感,更在協助處理復興空難後,在業界站穩腳步。

如今,小冬瓜打造了「冬瓜行旅」的品牌,深入尋求儀式的意義、探索喪葬的各種可能性,希望提供更符合現代需求的服務;也開創了「單程旅行社」的YouTube頻道,向大眾普及殯葬知識,探討生死議題;他還成立了「冬瓜生命教育協會」,幫助弱勢族群。

步入家庭成為二寶爸,才知父親當年已盡力

這十年來,他不僅在殯葬事業上努力,也結婚、生子,「算是完成我爸的遺願了,如果他回來,看到我這樣,一定會很開心的。」

目前,小冬瓜的兒子小瓜剛滿四歲,女兒小花則是兩歲多,「平常都是我太太在照顧,我主要是下班後或放假時陪陪他們,我真的要說,自己當了爸爸後,我才知道我爸當年有多罩,竟能獨自帶大我,我實在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小接觸三教九流、看遍人間百態,讓小冬瓜對孩子的教養,也有套自己的哲學。

他分享,身為父母,難免都有「你是『我的』孩子」的念頭,會對孩子有種掌控慾,這是人性,但他會很有意識的覺察到這一點,並且提醒自己: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陪孩子走過生命中的前十幾年、頂多二十年。

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這段期間,父母的任務是引導孩子認識自己,也認識世界,未來才能享受這個世界。

再忙,也要抽空給孩子「有品質的陪伴」

這樣的理念要化為日常教養,小冬瓜分享了他的三個心法。

第一個心法,是有品質的陪伴。「我現在回想,我跟我爸之間,最美好的時光,就是以前我們住在三溫暖時,那時我們居無定所,但有彼此,後來,他事業愈來愈忙,就漸漸沒空陪我了;我曾寫一封好長的信給他,有七張A4吧,跟他說,我們可以窮一點沒關係…」

太明白孩子渴望陪伴的心情,自己也成為爸爸之後,小冬瓜特別留心此事。他坦言,自己工作也忙,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會刻意做到「有品質的陪伴」,比方說,有十分鐘空檔時,讀一本繪本給孩子聽,或在垃圾車來時,帶喜歡垃圾車的孩子去瞧瞧。

而且,小冬瓜會努力跟孩子互動,例如,在親子共讀時,會跟孩子聊「故事怎麼會這樣呢?」、「主角在想什麼呢?」等,他認為,「有靈魂的對話」是陪伴孩子時的要務。

允許犯錯,讓孩子從親身體驗中學習

第二個心法,要允許孩子犯錯。他形容,自己會畫個「無形的圈圈」給孩子,在圈圈外,是危險、不能做的事情,只要不越線、不危及身心安全,在圈圈內孩子要做什麼,甚至犯了錯,都沒有關係。

比方說,幼兒難免碰碰撞撞,但只要沒有大危險,小冬瓜就不會出手,他跟太太也不大餵飯,「人都是從親身經歷中學習的,你讓他跌倒、自己會怕了,或讓他餓了、知道要吃飯了,比你用講的有效一百倍。」

如此最低限度的管理,小冬瓜自認,有點像老子的「無為而治」,也有點像職場上的充分授權。

因材施教,陪著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第三個心法,是陪著孩子認識外在世界。小冬瓜直言,傳統教育的思維,常是「是非題」或「選擇題」,但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是更複雜的,他自身的成長經歷,讓他看遍世間百態、參透了人性,這在某些關鍵時刻,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也曾風花雪月,但從沒暈過船,因為我在三溫暖長大,我知道那些小姐就是在討生活,大家都是各取所需;又例如,我知道警察也可能有壞人、兄弟也可能有好人,所謂的好或壞,都不是絕對的。」

現在的父母,常過度保護,讓孩子更難看清真實世界。小冬瓜分享,雖然他孩子還小,但他已盤算,未來要陪孩子多認識這世界。

盼孩子好好享受名為「人生」的單程旅行

例如,他可能會帶兒子去趟酒店、讓兒子知道酒店是怎麼樣的地方;也可能會告訴女兒,這世上有渣男、有壞人;還會讓兒女都明白,毒品是什麼、又有多恐怖;當然,一定會跟孩子聊死亡。

小冬瓜強調,這只是大原則,實際上仍要因材施教,像他會萌生「以後要帶兒子去酒店瞧瞧」的念頭,是因為小瓜很活潑、外向;而像聊死亡這議題,也要看孩子個性,來決定該說多少、怎麼說。

「認識自己,也認識世界,才能好好長大、好好活著、好好愛,然後好好享受名為『人生』的單程旅行,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小冬瓜說,父親教會他,人生什麼都帶不走,能留下的,只有愛,他也希望教會孩子這件事。

更多教養策略及教育快訊,就在《未來Family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