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快筆記!兒科醫師公布嬰兒確診COVID-19四大症狀

隨著全球COVID-19疫情的持續蔓延,疾病管制署上週表示,國內目前已經進入COVID-19流行期,顯示疫情正在上升。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國內已進入第六波Omicron疫情,此波疫情可能會上升一段時間,並持續至8、9月後才有望下降。她強調,民眾應盡早接種XBB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就在粉專上分享「最近遇到很多那種高燒不退、食慾活動力明顯下降且未滿 1 歲的嬰兒;喉嚨一壓看上去非常紅、快篩後都是新冠陽性。」判斷有可能是因為這一年內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經歷過新冠確診浪潮,在診斷上有時會沒有足夠的警覺性。

持續發高燒是確診的症狀之一。(圖片來源/canva)
持續發高燒是確診的症狀之一。(圖片來源/canva)

嬰兒確診COVID-19症狀1:持續高燒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林智葳指出,許多嬰兒即使服用了退燒藥,體溫仍難以迅速下降。持續高燒可能會引發脫水、抽搐等嚴重健康問題。

嬰兒確診COVID-19症狀2:喉嚨發炎不適

感染COVID-19後,嬰兒的喉嚨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發炎,這會導致食欲下降,影響嬰兒的進食和飲水。

嬰兒確診COVID-19症狀3:輕微鼻水鼻塞

這是另一個常見症狀,雖然不如高燒那樣嚴重,但也會給嬰兒帶來不適。

嬰兒確診COVID-19症狀4:輕瀉

一些嬰兒在感染後會出現輕微腹瀉,這也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適當處理。

爸爸媽媽要重視家中嬰兒健康狀況。(圖片來源/canva)
爸爸媽媽要重視家中嬰兒健康狀況。(圖片來源/canva)

鑑於疫情的蔓延和嬰兒症狀的複雜性,家長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密切觀察病情

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嬰兒的體溫和其他症狀。如果嬰兒的體溫超過41度,應立即就醫,以防發生更嚴重的併發症,如新冠兒童腦炎。

2.給予充足的水分

確保嬰兒喝足夠的水或奶,以防止脫水,尤其是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

3.遵守醫囑治療

如果懷疑嬰兒感染了COVID-19,應立即就醫並遵循醫生的建議治療。

4.預防措施

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並避免帶嬰兒前往人多擁擠的場所,以減少感染風險。

5.重視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疾病管制署多次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目前XBB疫苗已被證明對Omicron變種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尤其是在目前疫情上升的階段,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並減輕感染後的症狀。

隨著COVID-19疫情再度擴散,嬰兒成了這時間最需要被關注的群體之一。爸爸媽媽要高度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態,並在日常生活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延伸閱讀:

COVID-19再掀流行潮!一週增逾300例、8月達高峰,疫苗庫存數曝光!

妳們家的女孩有施打HPV疫苗嗎?「這年紀」接種預防效果最佳!

看更多相關新聞
第六波新冠真的凶!全台通報人數「翻倍」短短一周暴增623例
怕確診?沒打疫苗、沒確診過的「易高燒+痠痛」要小心 台大醫:有練過有差
新冠KP.2是什麼?新冠KP.2確診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該怎麼辦?
新冠又來了!前台大醫分析「2種人」症狀偏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