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齒生長多變化! 孩子齒顎矯正把握2階段黃金期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在換牙過渡期牙齒本來就會參差不齊,等到永久牙都生長齊全,再來矯正就好,不過牙醫師表示,每個人骨骼、牙齒生長具有個別差異,日後牙齒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同,建議於兒童時期及早就醫進行評估,在合適的時機介入矯正治療,避免日後骨頭發育完成,牙齒移動速度慢,甚至顎骨改變,必須透過手術才能調整。


矯正治療可分2階段 醫揭孩童適當矯正年齡


慧安牙醫診所宋慧玲醫師表示,矯正治療可概分為2階段,第1階段為早期矯正,適合時機在7至10歲半,此階段為乳牙、恆牙混和齒列期。


經醫師評估有暴牙、戽斗等骨骼性問題,或牙齒生長空間明顯不足,利用輔助工具如擴弓器、面弓、頭帽,及早調整上下顎骨位置或擴張牙弓空間,效果顯著,視個人骨骼生長速度,矯正時間約半年至1年。


待第1階段矯正將骨骼差異調整到正常位置後,睡覺時戴功能性矯正器繼續維持,並定期追蹤觀察,再決定後續是否需要第2階段矯正。若發現上下咬合出現偏移或牙齒排列不整齊,大約11歲半可介入第2階段矯正,此階段進入混和齒列期尾聲,恆齒尚未完全替換完成,仍有空間能進行調整。


9歲戽斗女童及時矯正 不需拔牙或開刀重拾自信


兒童骨頭生長發育速度與時程因人而異,一般上顎骨發育在9至12歲,下顎骨發育為13至18歲,宋慧玲醫師指出,延誤早期黃金矯正治療期,日後矯正拔牙機率高或需要開刀才能改善,例如暴牙或齒槽骨空間狹窄就需要拔牙,才能獲得空間將牙齒排列整齊;若是戽斗則須經由正顎手術,才能調整上下顎骨的差異。


因此,一旦錯過早期矯正階段,牙齒骨骼定型後,成年要調整戽斗的難度就會增加。此外,成人矯正多數需要配合拔牙或打骨釘,才能達到牙齒再獲取齒槽骨空間的目的。


宋慧玲醫師曾收治1名9歲戽斗女童,經過戽斗矯正8個月,持續追蹤到11歲半,觀察發現女童咬合不夠好、牙齒微凌亂,於是決定進行第2階段矯正,為時1年半順利完成。女童原本相當沒有自信,自從牙齒咬合調整、上下顎比例位置正確,變得漂亮美觀,笑容也變多了。更重要的是,日後下巴也不會再往前生長,及早做了預防性矯正治療。


矯正治療要趁早 醫師建議孩童7歲開始接受評估


有些家長擔心兒童矯正長大後牙齒會再變凌亂,宋慧玲醫師強調,矯正時間與夜間配戴維持器的時間至少要一樣長,以達到穩定的效果,避免日後牙齒移動或變亂的問題。


兒童牙齒生長千變萬化,家長務必仔細觀察,宋慧玲醫師建議,孩童7歲開始就應該讓專業的齒顎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早介入治療,預先規劃牙齒生長空間,讓上下顎能在對的位置生長,並且每3個月定期回診有助及時掌握牙齒健康狀況。


# 首圖來源/ingimage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麻腳麻快中風了?醫揭中風危險因子 改善血循可預防
▸講座報名/總是失眠、睡不好? 專家指導一夜好眠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