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才吃還是三餐定時?早餐這樣吃最養生 清腸排宿便飲食法

中醫養生講究「扶正祛邪」,日常生活中如何「扶正」呢?經絡養生專家吳清忠分享,現代人需要改正的生活習慣,就能啟動身體自癒能力。

 

現代人生活式扶正方法

1.睡眠

睡眠是扶正最重要的一環,盡可能晚上10點前入睡,以確保身體有較好的造血機能。大多數睡眠障礙和失眠都源於習慣晚睡,建立早睡的習慣,才能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有了較好的造血機能和良好的睡眠品質,身體才有機會在下半夜有足夠能量修復臟腑的損傷。

 

如果白天累了,也需要適當休息,避免身體進入透支肝火的狀態,才能維持夜間良好的睡眠品質。

看更多:午睡半小時,大腦就有活力!「趴睡」對身體危害大 醫師教你怎麼趴睡比較健康

 

2.飲食均衡

日常飲食要均衡,也要確實做到細嚼慢嚥,保持較高的食物吸收率,以確保造血材料的充分供給,同時減少食物殘渣的產生,以及因過多食物殘渣造成的腸胃問題。

 

3.三餐吃夠

做好「早餐吃好(營養充足),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養生飲食法,其中各餐的食量,以吃夠為目標。

 

所謂「吃夠」,早餐的量能維持到午餐前;午餐前如果沒有飢餓感,說明早餐吃多了,第2天宜適當減量;晚餐前如果沒有飢餓感,說明午餐吃多了,第2天宜適當減量;晚餐的量要減少到第2天清晨醒來有明顯的飢餓感。

 

4.餓了才吃

正確飲食應該做到「餓了才吃」,前面提到各餐食量控制,是期望同時滿足「餓了才吃」和「三餐定時定量」的方法。

看更多:方念華戒1食物瘦18公斤!體脂過高竟是這食物害的 她用這招減重成功

 

自然界中的哺乳類,大多數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只有偶爾才有機會吃飽,耐飢餓是所有哺乳類生存的必要條件,飢餓具有清空腸胃的功能,也會少了許多問題。

 

現代人健康教育中的「三餐定時定量」,並不是健康的需要,而是群居時供餐方便,這種飲食方式,形成許多人長期沒有飢餓感覺。

 

飢餓是身體清腸的機會,如果每天清晨有1、2小時的飢餓,這樣就有機會清腸,腸胃中的宿便,或細菌也有機會大幅減少。

看更多:酸辣湯加1物控糖又減重!改善腸道和肺部健康 2營養素不可少

 

◎ 本文摘自/《人體身心靈系統使用手冊──追本溯源,啟動能量療癒,修復靈魂創痕》吳清忠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更多健康2.0報導
木耳這樣煮 秒變夏至養生料理!中醫教你夏季養生2重點 這種飲料別多喝
天氣太熱頭痛、頭暈怎麼辦?中醫教你按4大穴位來保養 抗高溫必學這技巧
更年期耳穴按摩!1分鐘改善淺眠失眠、多汗、熱潮紅 調整自律神經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