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院所有哪些?對象是幾歲?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

兒童發展篩檢是什麼,你聽過嗎?今(2024)年7月起,衛福部國健署針對未滿7歲的兒童,提供六次免費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期盼盡早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及早介入給予幫助,讓兒童能健康成長。究竟兒童發展篩檢是什麼?服務院所和篩檢項目有哪些?兒童發展篩檢幾歲可以做?家長要準備什麼?Yahoo奇摩顧健康整理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帶你一起來了解!

相關新聞》家有7歲以下幼童家長快看!國健署砸1.4億元補助「6次發展篩檢」

closeup view of asian parents leading children learning to walk
兒童發展篩檢是希望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兒童,透過早期療育介入,減輕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示意圖/Getty Images)

兒童發展篩檢是什麼?項目有哪些?

衛福部指出,要掌握兒童發展、及早發現異常,除家長外,也需要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兒童發展監測、篩檢與評估等關卡。有鑑於此,衛福部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及國內專家建議,建立兒童發展篩檢模式,自7月1日起,在原本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基礎上,針對未滿7歲的兒童,新增六次免費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接受過標準化兒童發展篩檢工具及模式訓練的兒科、家醫科醫師或幼兒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發展四大面向進行篩檢,期盼讓孩子能在妥善的照護下成長。

Heho親子網站0到6歲兒童發展指南提及,兒童發展是指隨著年齡成長,孩子在動作、情緒、語言、社交各面向能力逐漸成熟的過程。不過,並非所有兒童都能順利依時序來發展。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孩子在認知語言、社會適應、粗大與精細動作的發展上,跟不上同齡正常程度,就屬於發展遲緩;一旦沒有盡早介入給予幫助,未來可能影響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不可不慎。

家長可參考國健署提供的「兒童發展連續圖」,評估自家0到6歲的寶貝,是否有按照軌跡成長。當然,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存在變異,並非完全對照正常時程的標準才算合格。兒童發展連續圖所呈現的「正常時程」,是指有50%的兒童能達到其發展;而「警訊時程」則是90%的兒童能達到其發展。一旦超過警訊時程,兒童還無法完成該能力,就得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究竟有哪些醫療院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呢?各位家長可進入衛福部兒童醫療健康資訊整合平台的「兒童就醫地圖」,點擊住家所在縣市後,下方「詳細內容」處就會顯示提供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的醫療院所及其聯絡電話、通訊地址,供爸媽們選擇。

兒童發展篩檢幾歲可以做?

各位家長一定很好奇,7月1日開跑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服務對象有誰?幾歲可以做?只要家有「具健保身分」的孩子,即可在孩子成長過程的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共六大階段,各接受一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目的在於檢視各個階段的兒童發展,亦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兒童發展篩檢,家長要準備什麼?

在進行兒童發展篩檢之前,家長平時就應多注意孩子的發展進程。國健署建議,各位家長們可依「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題項,觀察孩子的成長狀況並紀錄相關問題,讓醫護人員幫助你更了解孩子的發展。

想帶孩子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時,家長務必記得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舊版兒童健康手冊,會在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提供篩檢服務的醫院、診所或衛生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並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中;若持用新版兒童健康手冊,就會直接裝訂在手冊內。

兒童發展篩檢,家長務必攜帶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截圖取自/國健署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
兒童發展篩檢,家長務必攜帶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截圖取自/國健署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

兒童發展篩檢不通過怎麼辦?

根據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假如自家寶貝們篩檢「通過」,就會由篩檢醫師提供家長們相關衛教,未來只要持續按時程接受兒童發展篩檢,追蹤孩子的發展狀況即可。一旦發現孩子篩檢狀況出現「異常」,就需要轉介至全台各地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醫師及專業團隊人員提供資訊協助及評估服務。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游婉琪

參考資料

7月1日起正式上路 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透過接受標準化篩檢工具 找出關鍵原因(衛福部)
兒童發展篩檢量表(衛福部國健署)
兒童發展(Heho親子網站0到6歲兒童發展指南)
認識早療(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暨個案管理服務網)
兒童發展連續圖(衛福部國健署)
寶貝成長路 檢前先紀錄-全齡篇(衛福部國健署)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合約院所(衛福部兒童醫療健康資訊整合平台)
「兒童發展篩檢」懶人包(衛福部國健署)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聯絡資訊(衛福部國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