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重症高風險成防疫盲區 民眾黨籲中央:訂立明確防疫指引與照護配套

【民眾網曹景旭綜合報導】

我國統計至5月24日,因確診而死亡的兒童案例已有6例,當中5例是併發腦炎死亡,專家也坦言幼童併發腦炎病程超快、難救,只能盡量避免染疫;但目前中央政府只以「製作圖卡」方式提醒家長注意,只會警告、不提解方。為此,民眾黨團立委張其祿、賴香伶偕同民眾黨台北市松山信義議員參選人楊寶楨、中正萬華市議員參選人吳怡萱、大安文山市議員參選人張幸松,25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中央政府應提供更友善的職場配套及家庭照顧協助,訂出明確的防疫指引、社會活動規範、照護協助配套,確保孩童遠離疫情高風險。

(取自吳怡萱臉書)
(取自吳怡萱臉書)

張其祿表示,有專家指出,最近新冠肺炎案例死亡快速,其中流程麻煩、兒童重症多是關鍵!依據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推估,今年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流行,針對兒童族群(總感染人數約20%)估算,中重症死亡率約10%,但新冠肺炎傳染能力大幅超越腸病毒71型,風險更高,當前許多父母都很憂心。國內也能觀察到兒童防疫上三大問題:

一、「超前部署」沒部署到兒童:去年疫苗荒至今,所謂「超前部署」未謹慎考慮到12歲以下兒童,合格兒童疫苗引進、施打速度非常慢,昨日BNT疫苗預約系統剛上線就秒殺額滿;此外某些疫苗對兒童之影響,至今仍無法有效澄清家長之疑慮。現在已經連續發生兒童併發腦炎重症死亡,政府仍然只以研討會、訂立有限的染疫照護指引等方式,緩不濟急。

二、12歲以下學童及幼兒成防疫盲區:目前12歲以下之兒童,因為尚未施打疫苗或是對於施打疫苗有疑慮,已成為新冠肺炎防疫上之「盲區」。12歲以下的兒童接觸病毒的機率與其他年齡層相同,尤其現在病毒已進入校園,不只有校內成年人染疫,也有許多兒童感染,但孩童自主活動時不容易受控,可能連續傳染給同學、家人。目前政府只以「製作圖卡」方式提醒家長注意,再度甩鍋問題給家長,對於整體防疫政策對於「0到12歲」的多數未施打到疫苗兒童仍是空窗,之前混亂的校園、會考考場防疫政策,也可能使年紀較大已打到疫苗的考生、學生回家傳染給更小的兒童。

三、照護兒童困境,政府仍甩鍋家長:若12歲以下兒童不能在家中獨處,家長面對兒童「確診」、「學校預防性停課」、「托嬰托幼停課」就必須請假在家照護。同時兒童也可能面臨大人、較大已施打過疫苗兄姊染疫、攜帶病毒回家可能被傳染之問題。但政府一昧自顧自地轉移政策從清零到共存,完全沒考慮到幼小孩童到12歲以下學童之染疫風險。只繼續將問題甩鍋家長及照顧人,也未提供完整的職場父母補助方案及配套。目前確診兒童有收到居隔單的父母能請居家隔離假及照護假之外,其他因學校被停課的學童家長只能請自身「特休」及「補休」,甚至是不支薪假。以上這些都是被政府忽略的,試問政府要如何照顧、支持年輕的父母?

賴香伶指出,本週一起,全台除連江縣授權學校決定要實體上課或是分流外,其他縣市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幾乎全改為遠距教學一週到27日。由於12歲以下孩童需要成年人陪伴照護,而勞動部表示,若學生暫停實體課程及請防疫假期間,家長需照顧學生得申請「防疫照顧假」,因疫情無法歸責於雇主,因此防疫照顧假不強制雇主支薪。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受雇者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需要親自照顧者,也可以選擇申請「家庭照顧假」,一年僅有7天可以申請,且薪資計算是按事假辦理,與事假合計一年不得超過14天。這也會造成若家中有超過一位以上的孩童,若需照顧的日子錯開,則家長必須要申請其他假別。賴香伶也已於第四會期(110年9月),對紓困條例提出跨黨派的修正版本,就是要把防疫照顧假放入紓困條例中,除明定雇主或機關不得拒絕核給防疫照顧假,且不得對請假人為利待遇之義務並訂定處罰規外,並明訂防疫照顧假期間未領取薪資者,得向國家請領生活津貼。

賴香伶呼籲,許多家長現在也正在面臨著防疫照顧假的問題,政府應該要拿出更多政策誘因給各企業主,使家長們可以放心的申請防疫照顧假,在疫情進入高原期的這個艱困時刻,家長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陪伴自己家裡的小朋友。

吳怡萱表示,截至5月24日前統計兒童因確診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共有6例,有5例是併發腦炎死亡,但指揮中心目前能提供給家長的資訊還太少,兒童確診後出現的症狀跟反應也有所不同,包括一歲男童午睡昏迷不醒送醫不治後確診陽性、三歲男童確診後持續發燒併發腦炎不治身亡,還有十歲男童確診後身體抽筋且出現幻覺,許多人帶著孩子到急診非常驚慌,尤其5歲以下的小孩沒有疫苗可以打,對孩子來說就是風險。目前最重要的是給家長清楚的指引,並且擴充兒童收治量能,讓兒童加護病房儘速到位。也提醒家長在平時要先查詢所處縣市的兒童看診資訊,了解兒童獨立看診的快速通道及醫院,像是在台北市就有兩間醫院、兩處車來速提供快篩陽性兒童門診,包括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馬偕醫院,以及台北木柵機廠、中正紀念堂車來速,先把資訊收集好有備無患,因應突發狀況。

張幸松指出,目前 12 歲以下兒童,因尚未全面施打疫苗或是擔心施打疫苗後有副作用的疑慮,兒童族群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偏低,造成多起兒童染疫身亡的憾事。目前指揮中心公布的兒童收治標準,對於這些個案並不適用,他們仍須經過PCR採檢確診才能開始醫治,這難道不是延誤就醫?有不少案例因快篩陽性到院進行PCR後,開始出現徵狀,最後經醫院搶救仍不幸身亡,這顯示到院進行PCR採檢時可能已超過兒童救治的最佳黃金期。張幸松強調,像是台北市大安文山區0~12歲兒童的比例占台北市0~12歲總人口數的24%,將近約1/4,大安、文山區是12歲以下兒童人數最多的區域;因此像這類的高風險區,政府若不即早公布清楚的對策,這些兒童該怎麼辦?指揮中心不應再「走一步算一步」,等到憾事發生才進行修正、必須儘速針對高風險區域的兒童提出具體的防疫照護對策。

楊寶楨則表示,兒童重症目前主要有兩大類:腦炎和哮吼。根據醫師專家的說法,腦炎較難即時診斷救治,投藥的成效較不明顯,因此可能跟基因遺傳等體質因素有關;不過哮吼的部分,投藥是有幫助的,因此及早讓兒童患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可望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楊寶楨強調,政府應採購足夠的藥物,並提高開藥比率,不該再鴕鳥心態地說「庫存是足夠的」。此外,應持續增加兒童加護病床數,讓兒童收治量能保持充足的狀態,避免憾事發生。目前兒童重症多發生在五歲以下,政府此前佈署兒童疫苗太慢,如今應加快兒童施打疫苗的速度,不論是莫德納或是輝瑞BNT的儲備量都應足夠,別讓家長心急如焚,想預約小孩打疫苗,卻得一等再等。

張其祿總結提到,學生染疫數持續上升,國小以下學童染疫數已突破7萬例,這些孩子在打到疫苗之前,可能受到併發腦炎、重症之威脅,至今未見政府具體明確的對策,也沒有提供更友善的職場配套及家庭照顧協助,維持國人家庭對於照顧染疫兒童之量能。因此我們要求政府,應就高風險防疫盲區之兒童(0到12歲)提出照護及防疫提出有效對策,也應進行醫療系統的調度,提升對於兒童的醫療照護量能。

延伸閱讀:

先前就在IG上亮槍!美德州槍擊案釀21死 槍手遭警方擊斃

台北市兒童BNT疫苗530開打 柯文哲看蔡英文視察北投「關心第一線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