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高工、臺中一中活用AI 雙獲「旺宏科學獎」金牌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第23屆旺宏科學獎今(2)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首度開放團隊參賽,吸引全臺733支隊伍,逾百所學校2272位師生參與,臺北市內湖高工學生打造可識譜吹笛的機器人,臺中一中學生設計可辨識臺灣手語的軟體,2團隊同獲金牌獎,以及新臺幣40萬元獎金。
今年有多所學校獲獎總積分相同,最高前3名分別為臺中一中、宜蘭高中、北一女中、臺南一中、新竹高中、建國中學6所學校,全部都獲得年度學校獎暨校長獎榮耀。另外,金門高中團隊運用在地烏桕葉片,研發出適合的植物染劑,抱走優等獎,來自鄒族的嘉義高中團隊,研究老祖宗傳統用藥「葛藤」,也獲旺宏科學獎優等獎。
旺宏科學獎科學獎召集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指出,本屆有許多作品善用AI(人工智慧)軟體作為輔助工具,並結合永續發展、節能、關懷弱勢等面向。她也建議未來參賽者,能更重視作品的準確度、可信度和嚴謹度。
臺北市內湖高工學生賴冠銘、彭念祖、張友銘的作品「以多任務學習MTL深度學習網路建構識譜吹笛機器人」拿下金牌。他們運用AI自動識譜,並透過風門的開合模仿人類吹氣,搭配設計好的機械手指,可以吹奏出媲美真人的笛子旋律。
為了「不走音」,團隊在吹氣控制、指法運動、音準校正、樂譜辨識等4大面向下了許多功夫,例如吹嘴的角度和吹氣的流速,都會影響效果。
臺中一中學生黃政堯、蔡允成、陳宥家以「自監督學習在臺灣手語辨識上之應用研究」拿下金牌。他們設計出詞彙辨識模型和滑動窗口演算法,計算手語句子中的詞彙,再透過大型語言模型翻譯成中文文法,目前可辨識詞彙量為242個,準確率近95%。
團隊指出,108課綱要求學生修本土語言課,手語也是可選的項目,團隊3人都是手語課的學生,對這個不須透過聲音,就能傳達許多情緒、狀態的語言,感到非常驚奇。希望未來這項技術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聽障人士交流溝通的好幫手。
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致詞時,勉勵學子透過扎實的學習,培養更長遠的眼光和謀略,未來才有機會發展更具有開創性的應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則鼓勵學子了解創意的重要,未來不只是知識的消費者,而能成為貢獻者。
第23屆旺宏科學獎度今(2)日舉辦頒獎典禮,得得獎團隊大合照。(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中一中黃政堯、蔡允成、陳宥家以「自監督學習在臺灣手語辨識上之應用研究」獲旺宏科學獎金牌獎。(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內湖高工賴冠銘、彭念祖、張友銘三人的作品「以多任務學習MTL深度學習網路建構識譜吹笛機器人」勇奪旺宏科學獎金牌獎。。(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金門高中團隊運用在地烏桕葉片研發出適合的植物染劑抱走旺宏科學獎優等獎。(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來自鄒族的嘉義高中團隊,研究老祖宗傳統用藥「葛藤」,也獲旺宏科學獎優等獎。(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內湖高工模擬真人吹奏中國笛,展現傑出創意 , 勇奪第23屆旺宏科學獎金牌獎。(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臺中一中成功運用AI,開發手語翻譯,獲金牌獎及學校獎殊榮。(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