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250萬糖尿病患必看!最怕的「足部潰爛」醫授:如何降低截肢風險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慢性疾病,全台灣目前已超過250萬人次罹患糖尿病!其併發症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其中,糖尿病足部問題尤為突出,若未及時管理,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潰瘍和截肢。

tzJ9QP3s0cFG2eDf7DINNoI5ZgZOC-860JIGwsKT
糖尿病患應留意足部的照護。(示意圖 / 每日健康)

對此,黑倫醫師在其臉書專頁《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從日常照護、鞋子選擇及醫療照顧三方面,詳細介紹如何正確管理糖尿病足部健康,以期提供患者和照護者實用的指導,減少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日常照護

  • 每天檢查足部,注意是否有水泡、外傷發紅、發燙或化膿。

  • 維持足部清潔,穿著合適的襪子並且每日換洗。

  • 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

  • 踏入澡盆時,先用手試溫度,如果足部會冷,應穿上襪子,避免使用熱敷墊。

  • 避免自行剪除雞眼或硬皮,也不要使用除雞眼貼布。

  • 剪指甲不要剪太深,若病患視力不好,請家人協助完成。

<strong>糖尿病患者剪指甲不要剪太深。(示意圖/pixabay)</strong>
糖尿病患者剪指甲不要剪太深。(示意圖/pixabay)

鞋子

  • 鞋子應合腳,不要想穿久了可把它撐鬆。

  • 穿新鞋子不要一下子穿太久,每天穿數小時就好。

  • 選擇透氣性良好的鞋子,避免尖頭和高跟鞋。

  • 不要打赤腳, 避免走在滾燙的沙灘或泳池邊。

  • 不要穿溼的鞋子。

  • 冬天要穿厚襪子,避免穿涼鞋或有束帶的鞋子。

<strong>糖尿病患者冬天要穿厚襪子,避免穿涼鞋或有束帶的鞋子。 (示意圖/pixabay)</strong>
糖尿病患者冬天要穿厚襪子,避免穿涼鞋或有束帶的鞋子。 (示意圖/pixabay)

醫療照顧

  • 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足部評估,以確定潰瘍和截肢的風險因素。

  • 對於有感覺喪失或曾經有過潰瘍或截肢的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診時都應該檢查足部。

  • 收集並評估潰瘍、截肢、Charcot foot、血管成形術或血管手術、吸煙、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的既往病史,同時評估神經病變(疼痛、灼痛、麻木)和血管疾病(腿部疲勞、跛行)的當前症狀。

  • 檢查應包括皮膚檢查、足部畸形評估、神經系統評估(10公克單股纖維測試,至少有一項其他評估如針刺、溫度、振動)和血管評估,包括腿部和腳部的脈搏。

  • 有跛行症狀或足動脈搏減少或消失的患者,應適當轉診檢查足踝及手臂收縮壓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並進行進一步的血管評估。

<strong>有跛行症狀或足動脈搏減少或消失的患者,應適當轉診檢查足踝及手臂收縮壓比值。(示意圖/pixabay)</strong>
有跛行症狀或足動脈搏減少或消失的患者,應適當轉診檢查足踝及手臂收縮壓比值。(示意圖/pixabay)
  • 足部潰瘍和高危險腳疾患者,如透析患者和患有Charcot foot、曾有潰瘍或截肢的患者,建議採用跨領域團隊的方法進行治療。

  • 有吸煙史或既往下肢併發症、保護性感覺喪失、結構異常或周邊動脈疾病史的患者,應轉診給足部護理專家,以進行持續的預防性護理和終身監測。

  • 為所有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的足部自我預防性照護。

  • 建議對糖尿病高危險患者,包括有嚴重神經病變、足部畸形或截肢進行專業的預防性護理和持續監測。

透過上述方式,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的足部,並避免潰瘍和截肢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每日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每日健康糖尿病患者必看!黑倫醫師授「3方面」防足部潰爛 截肢風險大減

延伸閱讀
吃「燙青菜」會瘦 ?! 豆芽菜可是肥胖兇手 低熱量冠軍是青江菜、小白菜
老是吃飽就脹氣?恐因腸道菌叢過度增生!教你「7招」擺脫滿肚子氣
上班族血便才健檢!竟罹「超低位直腸癌」第三期 驚險保住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