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啟用 年處理2千噸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4日電)為推動循環農業,農糧署今天表示,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在嘉義縣東石鄉啟用,除傳授農民在天氣好時回收,並清除雜物及分類整理,估計每年可清洗2000公噸以上,促進再利用。

農業部農糧署發布資訊宣布,全台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落成運轉,並在嘉義縣這座「東石合作農場附設農業塑膠清洗循環場」辦理觀摩暨講習會。

農糧署代理署長蘇茂祥說,經由水洗、破碎、乾燥處理回收後的農業塑膠,可提供再利用機構產製塑膠顆粒的原料使用,預估每年可清洗2000公噸以上農業塑膠,促進農業塑膠資循環及加值再利用。

他說明,農膜常會沾黏砂石、異物,因此農民的配合很重要,活動現場也傳授農民回收3原則,依序為「天氣好且土壤乾燥時回收」、「清除殘株、石子及抖落砂土等異物」、「捆好、摺疊整齊,並依材質分類」。

由於以上人工回收較費人力,蘇茂祥說,人工回收農膜至少要2人,使用農膜回收機則可1人操作,且可一次到位完成初步清潔及摺疊工作;為鼓勵農民購置農膜回收機,已納入農機補助項目,個人申請每部補助1/3,合作社、農會、產銷班等農團申請每部補助1/2。

農糧署補充,為落實農業塑膠回收,已商請環境部協調地方環保單位,包含公所清潔隊及回收再利用業者,建立便利的收集運輸機制。(編輯:陳政偉)1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