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 我們的「碳預算」超支了嗎?
全球碳計畫研究團隊11日發布《2022年全球碳預算》報告,研究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沒有減少的跡象。報告直指,如果持續當前的排放量,有50%的機會在9年內全球平均升溫會超過1.5°C。
科學家預測,地球很有可能在2040年前升溫超過1.5°C,達到不可逆的氣候臨界值,1.5°C也是聯合國《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而世界各國在本週於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上,正努力加強減碳承諾。
什麼是全球碳計畫? 2022年最新預測結果為何?
人為排放多少二氧化碳進入大氣,陸地及海洋碳匯又吸收抵銷了多少?兩相計算差額,將可以得知地球的碳收支情形。若要控制暖化升溫1.5°C內,我們的碳排「扣打」已所剩不多。而就像財務預算一樣,「碳預算」也表明了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還有多少花費額度——只是單位是溫室氣體排放,而不是金錢。
全球碳預算報告預測,2022年碳排放仍居高不下,人為排放將達到406億噸二氧化碳,略高於2021年的402億噸,但略低於2019年的409億噸二氧化碳水準。
「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自2006年起每年更新,今(2022)年是第17次報告,以統計至上月底的最新資料為基礎,共105位科學家參與、發表於國際期刊《地球系統科學資料》(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報告重要發現:還沒到達二氧化碳排放高峰
以增長趨勢來看,2022年碳排成長估計1%,過去十年(2012~2021)年均成長僅0.5%。等於是2000年3%的高成長以來,再出現向上趨勢。全球碳計畫研究團隊執行長、澳洲聯邦科學暨工業研究院(CSIRO)首席科學家卡納德爾(Pep Canadell)解讀起來並不樂觀,儘管增幅從3%緩降到1%,但可以確信的是,「還沒看到排放高峰」。
卡納德爾說,「2020年因為COVID-19的影響排放量下降,2021年回彈上升很多,2022年上升1%,之後還有可能持續上升。」
報告其他發現還包括,因毀林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約是67億噸,且2012~2021年間持續停留在這個高點。收支相抵的管道可透過重新造林和收穫林產品(HWP),抵銷3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2022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7.2ppm,比工業化前增加51%。在2012~2021的十年裡,有24個國家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但經濟持續增長。
管好錢包 嚴格控制排放 紐澳都開出國家碳預算
台灣尚未有完整碳預算清冊,以鄰近的紐澳為例,紐西蘭在《零碳排放法案》(The Zero Carbon Act)寫入排放預算(emission budget),今年5月更列出該國2035年以前的排放預算,代表接下來的14年間,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控制在一定額度之內。
澳洲則是除了財政預算,今年還首次必須謹守碳預算。顧問公司NDEVR Environmental的調查顯示,澳洲在9.25年中花完了17年的二氧化碳預算。在新的工黨政府領導之下,澳洲才剛提交新版的2030年國家減排承諾,從減碳26%提高到43%(以2005年為基準),最近還宣示加入全球甲烷協議,但今年澳洲天然氣出口的大幅增長,排放量已較去年上升2%。
澳洲國立大學氣候與能源政策中心主任喬佐(Frank Jotzo)在2022碳預算報告發布後談到澳洲的全國排放量,他指出,相較於2005年的基準年,在2021年已經減少22%(1.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但距離澳洲承諾2030年減碳43%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曾任全球碳計畫科學指導委員、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則指出,台灣至今尚未見到減碳成效,從2005年至今,每年碳排放量大約維持在7300萬噸(約為2萬7000萬噸二氧化碳)。
國發會雖然以2050年淨零為目標,發布「國家長期減量路徑規劃」,但陳鎮東表示,目前只見2050年的目標,未見短期、中程具體目標及規劃,看來還是在寄望新科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