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亞洲版北約 石破茂能實現?

期可能不會太長。(路透)
期可能不會太長。(路透)

■陳俊昇

六十七歲的日本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十月一日就任首相。在這次攸關日本新任首相人選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有多達九人參選,創下黨史新高,幾乎所有的派系都推派人選,反映自民黨當下群龍無首、政治紊亂的一面。

前幹事長石破茂,在自民黨內屬「逆風」、孤鳥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安倍逝世之後,慣稱安倍派的清和政策研究會群龍無首,加上自民黨內接連的政治獻金醜聞風暴,讓派閥勢力陷入亂局。

石破茂缺班底 恐淪弱勢首相

石破茂此次是第五度參選自民黨總裁,儘管黨內有幾個重要派閥表面上解散,但派閥大老依然在幕後運籌帷幄;經過兩輪投票,石破茂擊退了兩位勁敵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及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終於圓了首相大位的夢。

石破茂在黨內派閥鬆動的情形下突圍接任首相,雖然他也想讓日本政壇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氣象,但因缺乏自己的班底人馬,底氣不足,未來必然會牽就派系力量,政策也很難居於強勢主導地位,一般預料,石破茂會是個弱勢首相,任期可能不會太長。

從石破內閣安排來看,十九名閣員中,有十三人是首度入閣、二人留任,另有四人曾擔任過閣員。從所屬派閥或曾屬舊派閥來看,無派閥十人,麻生派、舊茂木派及舊二階派各有二人入閣;舊岸田派與舊森山派各有一人入閣。而舊安倍派無人獲延攬入閣。

再從政策面看,石破茂在自民黨內的政治立場,屬於相對中間溫和派;他的競選對手高市早苗則是立場更加右傾的保守派、對中(中國大陸)強硬派,她在選前就曾表示,如果就任首相,會在「適當時機,如常、淡然地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但是,這是否意味石破茂在政治外交上會走出有別於過去首相的政治路線?目前恐怕是言之過早。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日本仍難擺脫派閥政治,其二,美國的外交政策長期以來實質影響日本政治。

美國外交政策 實質影響日本

例如,美國宣示在台灣海峽「航行自由」,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德國也相繼有船艦通過台海;前首相岸田文雄下台前的臨別秋波,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漣號」九月二十五日首次通過台灣海峽,這也是自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以來的首次。

綜觀美日關係一路走來,美國下屆總統不論是誰當選,石破茂還是會配合、遵循美國外交路線,不會有鮮明的個人立場。未來,可能的差異,只在於若是民主黨的賀錦麗當選,應會延續拜登路線的多邊主義、強化盟邦關係;若是共和黨的川普當選,那就充滿了不確定變數了。

至於日本的對中政策,石破茂基本上也會延續安倍、岸田以來的「政經分離」政策,亦即政治、軍事靠向美國,經濟上則需與中國大陸維持合作交流關係。

石破茂馬上要面對多場重要外交活動。包括十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寮國舉行的東盟(ASEAN)峰會,日中兩國都將派總理出席;十一月中旬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可能出席,屆時,石破茂將與習近平首次會晤。

石破茂歷任防衛大臣,他在選舉時提出,為提升日本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日本應該實現「亞洲版北約」。外界關注石破茂對區域安全到底有何構想?

未來日本對中國大陸政策,石破茂基本上會延續安倍、岸田以來的「政經分離」政策。(路透,資料照)
未來日本對中國大陸政策,石破茂基本上會延續安倍、岸田以來的「政經分離」政策。(路透,資料照)

沿襲安倍 凸顯日本領導地位

「亞洲版北約」似乎是個新名詞,但基本上不脫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以及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的「四方會談」,其戰略思維的核心,都隱含有聯合自由民主體制國家,抗衡、牽制、圍堵中國大陸、俄羅斯、朝鮮等國。

其次,石破茂主張的「亞洲版北約」,強調要結合美國、韓國、菲律賓等同盟框架。目前,美國與日本有《美日安保條約〉,韓國與美國有《韓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與菲律賓也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前首相岸田文雄下台前的臨別秋波,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漣號」九月二十五日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資料照)
前首相岸田文雄下台前的臨別秋波,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漣號」九月二十五日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資料照)

美國總統大選 牽動台日關係

若再加上美國與台灣之間,也有《台灣關係法》並載明了「美國將向台灣提供必要數量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以使台灣能夠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簡言之,美國對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透過條約、法律,在各別的雙邊關係上,也都已經有明顯軍事同盟、集體防禦的運作機制。

可以進一步解讀的是,石破茂提出建立「亞洲版北約」,除了是一個醒目的競選口號外,意在凸顯日本要扮演區域安全樞紐、核心角色,藉此凸顯日本領導地位;甚至,能進一步推動日本「正常國家化」,並向美國談判並爭取更多的國防自主。

日本戰敗後的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但自安倍政府以降,透過制定安保相關法規,大力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美國也對日本鬆綁,讓日本逐步突破武器製造、轉移、出口的限制。

如果美國同意讓日本將來有更多製造軍武的能力,有朝一日,台灣或有可能就近購買到日本製造的美國武器裝備。換言之,石破茂要建構的「亞洲版北約」,除了政治、外交、軍事的目的外,還有軍工產業發展的重大商業利益考量。

石破內閣上台了,展望台日關係,基本上仍不脫美國的外交政策。近年來,台日關係最佳是在安倍內閣時期,但到了岸田內閣的外交就未再遵循安倍路線,石破內閣也不會刻意去強化日台關係,但也不致於去搞砸。

關鍵還是看十一月美國大選。如果賀錦麗當選,延續拜登路線,會重視並加強同盟之間的關係,屆時,石破茂就會有強化日台關係的壓力;但如果是川普當選,各國自掃門前雪,台日關係好不好,不會是川普在意的事。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