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圍堵反圍堵 美陸爭擴勢力版圖

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五國元首的金磚五國(BRICS)視訊峰會二十三日登場。 (路透)
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五國元首的金磚五國(BRICS)視訊峰會二十三日登場。 (路透)

周志杰

美國總統拜登二十五日前往德國參加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二十九日至三十日造訪西班牙參加北約峰會;另一方面,金磚五國(BRICS)視訊峰會則是提前在二十三日登場,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五國元首以新興經濟體與開發中國家領袖之姿,從議題取向對抗美國的結盟圍堵行動。

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態勢已愈來愈明顯,可以從「一、二、三、四、五」的策略,外加一個剛宣布不久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觀察美國正在搭建平台、擺好圍堵陣勢:

 

中國大陸 北約列入首要威脅

一,是一個北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步步東擴,終於引爆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北約峰會即將登場,預期要公布的「新戰略構想」,中國大陸將首度被北約納入「主要威脅」。峰會邀約亞洲的日、韓、澳、紐參與,也格外受到矚目。

二,是雙方關係。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島鏈進行的圍堵部署,除了透過美日安保、美韓軍事同盟,還分別和泰、新、菲等建立準軍事同盟關係;美國無法影響東協國家倒向美國,正透過各別的雙邊關係鞏固合作對話夥伴。

三,是美英澳三國同盟(AUKUS)。透過核動力潛艦的推動,建立三方的準軍事同盟。補強美日安保與美韓同盟之不足,同時要拉進英國,一起填補第二島鏈南邊的空缺。特別是中國大陸與索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協定之後。

四,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會談(Quad)」。最主要目的是拉攏印度。印度同時是四方會談與金磚五國的成員之一。現在,印度是美、陸都在爭取的對象。雖然印度有不結盟的傳統,但美國絕不希望印度倒向反美聯盟的一邊。

五,是指美英加澳紐的「五眼聯盟(Five Eyes)」。這是盎格魯撒克遜英語國家組成的情報共享機構,也是美國在全球最緊密、配合度最高的同盟,對美國的戰略配合度最高。

 

北約東擴之後 續向遠東擴張

此外,拜登今年五月在東京宣布啟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由十三個成員國組成,包括美、日、韓、澳、紐、印度、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與汶萊。IPEF能發揮多少作用,尚待觀察,但已提出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環境與永續發展、財稅與反貪腐等四大議題。

美國年底有期中選舉,卻正面臨了嚴重通膨,明年大宗物資勢必看漲,加上俄烏戰事未歇,糧食危機與能源安全議題,將在歐陸、北美進入冬季時更為嚴峻;美國清楚知道,要同時對抗俄羅斯、中國大陸,已是力有未逮,目前能做的就是先搭好平台、擺好圍堵陣勢。

現階段,美國就是藉由一個北約、雙邊合作、三國同盟、四方會談、五眼聯盟,加上印太經濟架構,讓北約繼東擴之後,進一步向遠東擴張。美國與其領導的西方國家,此次邀請日、韓等亞洲夥伴一起參加北約峰會,並持續爭取印度,對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的圍堵。

但是,觀察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大半年來的航跡圖,陸續走訪、會見海灣國家、東協、阿富汗、伊朗、索羅門、印度,乃至於習近平半年來至少兩次與德、法領導人的通話,還派出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參加南韓總統尹錫悅就職典禮,乃至於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系列活動等,都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大陸正在進行反圍堵。

美國總統拜登(左)在七大工業國高峰會前與德國總理蕭茲(右)先進行雙邊會談。(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左)在七大工業國高峰會前與德國總理蕭茲(右)先進行雙邊會談。(路透)

反圍堵 大陸也拉攏歐亞諸國

美陸俄的博弈範疇,從大陸到延伸到次大陸、從霸權國家到中型國家。這場金磚五國視訊峰會發表的北京宣言,就公開宣示要進一步推進金磚外圍對話和「金磚+」合作,支持推進金磚國家擴員進程。

換言之, 北約東擴,而且正向著遠東擴張;金磚五國也有可能向外擴張。「金磚+」要爭取的對象,包括各大陸次地緣區的實力國家,例如土耳其、印尼、阿根廷、埃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逐步的擴員並建構一個非西方同盟或反美對話平台。

進一步言,金磚五國將以新興經濟體代言人的立場,站上道德的制高點,強調包容性、參與性、不忽略南方國家,進而凸顯以美國為首的圍「中」、反俄集團,只是北方富裕國家自私的爭權奪利,且不關心全球經濟惡化、不重視人類發展的共同機會。因此,必須凝聚非西方國家一起力挽狂瀾,否則只有被宰制的命運。

事實上,俄烏衝突對世局帶來了幾個重大的影響,後座力皆不利於美國。其一,這是美國新形態的代理人戰爭模式。美國採取自己不派兵方式,但隔岸提供武器、情報、戰略指導及經濟絞殺手段,來削弱被認為具有威脅的區域大國。現在的戰場烏克蘭,未來有可能在台海、中東、非洲、拉美。但過去的顏色革命,北非、中東國家都早已心有戚戚。

烏克蘭是美國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圖為遭到俄羅斯飛彈攻擊的烏克蘭首都基輔。(路透)
烏克蘭是美國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圖為遭到俄羅斯飛彈攻擊的烏克蘭首都基輔。(路透)

俄烏衝突 未讓美國國力上揚

其二,俄烏衝突對美國盟邦產生離心力。資本主義、國際法從十五世紀發展迄今,神聖的財產權與自由權已遭侵害,小中型國家保持中立的概念也已消失殆盡。全球富人看在眼裡,人身安全與財產都必須躲避美國的長臂管轄。

其三,美國挺烏克蘭、制裁俄羅斯,還要求各國必須表態,但還是有許多國家不願選邊站。這凸顯了俄烏衝突並沒有讓美國國力上揚,反而是俄羅斯借力使力,讓盧布一時之間成了強勢貨幣。國際政經與外交局勢正朝向一個多強、多邊化的格局在走。

對兩岸關係而言,俄烏衝突也是影響台灣民心甚鉅。關注的焦點在於普遍認為美國只打代理人戰爭,不可能與解放軍交鋒。但多數台灣人要的安身立命之地,兩岸如果終需一戰,未來將永無寧日,那將觸及台灣人的底線,從而脫虛向實的去思考,兩岸關係如果繼續交惡下去,停損點在哪裡?

其實,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無法脫離大陸影響力。台灣頂多可做為美陸關係下的共享利益,但絕不可能完全反「中」。美台關係也只是美國制約中國大陸崛起的工具性角色,美國的代理人戰爭若發生在台海,套用的只有烏克蘭模式,而非越南模式。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