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韓國抗日獨立建國 「三一節」百年紀念先驅

週五3月1號,是南韓「三一節」一百週年,三一節是為了紀念1919年,朝鮮半島在遭到日本併吞的情況下,有33名獨立運動人士,宣讀「獨立宣言書」,最終讓反日運動,延燒到整個半島,促成「大韓臨時政府」成立,史稱「三一運動」或「三一起義」。雖然當時朝鮮人「民族獨立」的目標沒能達成,但這項運動卻間接啟發、東北亞各民族的團結獨立精神,兩個月後中國發生的五四運動,也多少受到影響。三一運動的前因後果以及事件背後,日韓有怎樣的歷史糾葛?請看以下報導。

「三一運動」一百周年 民眾紀念MV緬懷先驅

身穿上個世紀的服裝、手中太極旗飄揚,紀念MV中,饒舌歌曲唱出歷史場景、復刻關鍵時刻,百年前的這一天,起於33人的獨立運動,最終星火燎原,延燒至整個朝鮮半島。

日本憲兵暴力鎮壓學生和一般民眾,將人拖離現場,首爾街頭上演行動劇,重現衝突場景。南韓總統文在寅跟隨南韓國旗,步出光化門,追悼當年的罹難者,1919年3月1號後世稱為「三一運動」的獨立起義,在日韓之間刻下嚴重傷痕。

日韓錯綜複雜的心結,至少可以回溯到19世紀末。日本勢力在甲午戰爭後,逐漸跨越日本海,深入朝鮮半島,早引發多起反日抗爭,其中最為著名的事件,就是1909年,韓國獨立運動義兵、安重根,在中國的哈爾濱火車站,成功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大韓帝國1910被併吞 朝鮮高宗暴斃掀反日情緒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朝鮮半島正式併入日本帝國領土,建立短短13年的大韓帝國,宣告滅亡。1919年1月,大韓帝國首任皇帝朝鮮高宗,突然在德壽宮暴斃身亡,更讓民眾的反日情緒、提升到最高點。

加上更改國號之前的朝鮮王朝時期,高宗共在位43年,畢生周旋列強之間,致力於國家獨立,卻在1907年,遭到日本政府逼迫退位,據傳他曾計畫派出密使,遊說各國支持韓國恢復獨立,才會被日本人下毒害死,朝鮮民眾得知消息,群情激憤,醞釀在國葬當下,進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1919年的3月1號當天,數萬群眾注目下,學生代表在首爾的塔洞公園,公開宣讀孫秉熙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書」,為這場慘烈的反抗運動,拉開序幕。

30萬人遊行喊「獨立萬歲」 日軍血腥鎮壓死傷無數

民眾高喊「獨立萬歲」,多達30萬人,一路遊行到德壽宮。以這天為起點,直到5月31號之前的三個月內,朝鮮半島各地,前後爆發1692起示威、罷課和罷工,共100多萬人參與,日軍大為緊張,出動6個營的兵力加上400名憲兵,進行殘酷鎮壓,造成嚴重死傷。

整起事件在1919年底平息,倖存的獨立人士,大多流亡海外,同年四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租界成立,今日南韓的國名和國歌,都在這時定型。二戰期間還跟隨中國國民政府,輾轉遷移到重慶,南韓總統文在寅2017年訪問中國,就曾參觀這處遺址。

韓國史上第一起,大規模非暴力的民族抗爭活動,在歷史上寫下重重一筆,甚至為中國的五四運動、推波助瀾。受到事件衝擊,日本統治者也被迫轉向懷柔政策,以「文化政治」代替「武斷政治」,允許韓國人自設公司、創辦報刊,間接帶動民主思想的傳播。

放下?清算?日韓歷史恩怨情仇難解

走過漫長的35年日治時期,歷經戰後南北分裂以及之後的反抗專制,民主、獨立和自由,韓國一路走來血跡斑斑,在一個世紀後的今日,回顧日韓之間的歷史恩怨,不僅留下獨島領土問題,還有近來的奴工和慰安婦爭議,南韓民眾有的難以忘懷、有的選擇放下。

三一運動百週年,相對於民間態度軟化,南韓政府對日本的態度似乎越來越強硬,除了舉辦紀念活動,還承諾將在明年,全部收回日據時期、被日本人強佔的土地、「清算親日殘餘勢力」、還給抗日獨立運動人士應有的禮遇,更考慮和北朝鮮以及中國,共同挖掘安重根的遺骸。在南北韓關係改善的當下,半島內部危機解除,對日外交卻再起波瀾。

(民視新聞/謝郁瑩 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