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4機構成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國家兩廳院成亞洲唯一聯盟劇院 現象二:共融、永續,表演藝術圈新價值

Cover Story|號外!2022表演藝術年度回顧|年度現象

《寫給滅絕時代》台灣版演出。
《寫給滅絕時代》台灣版演出。

文字 吳垠慧

圖片提供 國家兩廳院

疫情、永續,是2022年藝術界的熱門議題,無論是在創作題材或是組織的經營管理上,均備受矚目。在台灣,有台灣視覺藝術聯盟、表演藝術聯盟、畫廊協會、文化法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在10月甫成立的「台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國際上,則有7月15日由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éâtre Vidy-Lausanne)和比利時列日劇院(Théâtre de Liège)發起的「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在「亞維儂藝術節」宣告成立,14個聯盟成員含括劇院、劇場協會和大學,其中,國家兩廳院是唯一受邀結盟的亞洲劇院。

這不僅是對兩廳院近年推動「劇場共融」的肯定,也揭示「永續」不再是概念,將會落實在劇場營運、節目製作等具體實踐之中。

兩廳院為國際劇場組織的一員

加入「STAGES永續劇場聯盟」的劇院來自比利時、法國、瑞典、克羅埃西亞、立陶宛、義大利、匈牙利、葡萄牙、斯洛維尼亞等國家,以及「歐洲劇場協會」(European Theatre Convention)和拉脫維亞里加工業大學(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等機構,希冀匯集國際表演藝術界的力量與經驗交流,共同面對生存環境的危機,之後每年舉辦國際年會,兩廳院已確定是2025年的年會主辦方。

兩廳院2017年成立「國際發展組」,與國際藝術節、場館機構交流更加密切頻繁,疫情期間亦然,對於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產業衝擊交流應變措施之外,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也有所討論。因此,當比利時列日劇院向歐盟提出「劇場永續轉型計畫」時,也邀請兩廳院一同加入。

兩廳院近年積極推動「劇場共融」,今年更以「永續場館・共融年會」宣告從「人人共融」推向與環境共生共存的「永續共融」。因此,即使台灣不是歐盟國,加入計畫也不會獲得歐盟補助,兩廳院仍選擇加入,對此,兩廳院藝術副總監施馨媛表示:「兩廳院是世界劇場的一分子,希望我們的參與,能讓亞洲經驗藉由這個平台傳遞出去。」

施馨媛解釋,「劇場永續轉型計畫」是4年期計畫(2022-2026),從劇場的日常營運、節目製作流程、跨領域(環境專家、相關企業等)合作這3個面向找尋工作方法,「現在不只是製作節目來談永續的觀念,而是從概念、團隊、創意、燈光、服裝、彩排到作品能否永續,都是green production process需要思考並且要找出解決的方法。」

疫情期間,英國劇場界合力編寫的《劇場綠皮書》(Theatre Green Book),提供「製作」(productions)、「建築」(buildings)、「營運」(operations)3方面執行永續的標準及方法,已是包括聯盟和兩廳院在內的國際劇場界實踐的參考依據。

從場館經營到節目製作的永續

兩廳院2021年下旬便啟動場館自我盤點,今年逐步導入永續概念於場館營運當中,施馨媛在「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宣告會上,就分享這段期間兩廳院的作法:首先,場館同仁必須對「永續」有所認識,透過講座介紹和分享國外場館經驗建立起共識,接著,在專業顧問的協助下,每個部門各自盤點日常業務當中可做永續優化的項目,並透過跨部門組成的「共融永續小組」定期匯集部門意見及整合需求,擬定短、中、長期的實踐目標。

舉例來說:紙本問卷電子化、減少海報印製改用固定型LED螢幕、鼓勵駐店廠商多用在地蔬食減少碳排、外租團隊評選改成線上「數位管理系統」不再印製紙本資料,接下來要計算場館一整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我們針對不同部分逐年遞減碳排,不可能馬上減少很多,一旦建立標準和方法之後,每年設定目標就能自我檢查。」

除了場館營運,兩廳院正朝永續性節目製作的方向前進。聯盟委託英國劇場導演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和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研發以「無人巡演為目標」的跨國共製作品,凱蒂・米契爾的《寫給滅絕時代》是第一部,聯盟場館各自啟動在地製作,從演員選角、舞台設計、電力使用等建立一套永續性的工作方法,台灣版《寫給滅絕時代》已於11月演出,由導演林欣怡和人類學家謝一誼共同進行故事轉譯與改寫,在舞台總電力只有150瓦的限制下,思考表演可以如何進行,聯盟成員也對此進行製作經驗的交流。

「過去認為,預算和時間是創作者最大的限制,現在最大的限制卻是能源,這次製作是很大的挑戰」,施馨媛表示,永續的倡議對象不只是作品的主創者,還包括設計群、藝術行政都要配合,因此,產業鏈必須健全才能提供完善的系統支援,例如:製作物如何回收或建立二手物品循環使用等,都是亟待建立的配套措施。

攸關「永續」之刻不容緩,施馨媛提起在亞維儂期間,由於今年極端氣候導致乾旱嚴重,火車行經鐵軌擦出的小火花竟讓鐵軌旁的乾草燒了起來,火勢一時難以撲滅,「天空灰濛濛的,灰燼飄落像是下『灰燼雨』,很像末世。以前認為做永續是做公益,現在已經是生存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