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第一季凈利潤增至4.6倍、AI半導體有望下半年成業績增長引擎

 

台積電近年擴張海外版圖,AI熱潮引領晶片需求旺盛,半導體成為世界關注的產業。《日經》報導指出,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第一季凈利潤增至4.6倍,AI半導體在2024年4~6月也有望繼續成為各企業業績增長的引擎。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第一季凈利潤增至4.6倍

 

全球大型半導體企業的業績正在改善。10家主要企業2024年1~3月(部分為2023年12月~2024年2月或2~4月)的凈利潤增至上年同期的4.6倍,達到329億美元。人工智慧(AI)用半導體的需求旺盛,美國英偉達(NVIDIA)的業績迅速擴大,帶動了整體增長。來自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的需求也有所恢復。


      
10家企業合計的營業收入增長28%,達到1488億美元。從凈利潤來看,10家企業中有4家同比增長,3家扭虧為盈。英特爾仍持續最終虧損。從1~3月的業績來看,創出自新冠疫情導致晶片嚴重短缺的2022年1~3月以來、時隔1年的最高水平。


  
在AI半導體領域擁有80%市佔率的英偉達的強勁勢頭尤為突出。2024年2~4月的凈利潤猛增至上年同期的7.3倍,達到148億美元。生成式AI開發所需的大量數據處理使用了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隨著IT企業增加購買AI半導體,英偉達的尖端産品「H100」等的銷量實現增長。

 

AI半導體的需求也惠及到英偉達以外的企業。10家企業合計凈利潤的4成以上由英偉達佔據,但除英偉達以外的9家企業合計的凈利潤也達到上年同期的3.5倍。

 

美國超微半導體(AMD)的2024年1~3月凈利潤達到1.23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1.39億美元)。AMD首席執行官(CEO) 蘇姿丰(Lisa Su)在4月底舉行的投資者説明會上表示:「美國微軟等IT大企業正在全面推出生成式AI服務」。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的數據顯示,2024年1~3月半導體市場規模比上年同期增加15%。此前低迷的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和企業的伺服器投資等呈現恢復態勢,這些因素也推高了半導體需求。隨著各半導體記憶體企業推進生産調整,客戶的去庫存也取得進展。


  
排在記憶體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的凈利潤(以美元計算)增至4.7倍,為49億美元。該公司通過增産用於生成式AI的高性能存儲晶片,增加了利潤。韓國SK海力士的最終損益為盈利14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20億美元),美國美光科技盈利7.93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23億美元),三大記憶體企業聯袂改善了業績。


    
美光科技的首席商務官蘇米特·薩達納(Sumit Sadana)表示:「隨著用於AI的半導體需求居高不下,每個産品的銷售單價有所上升」。


一方面,在各企業業績增長的情況下,英特爾卻持續低迷。2024年1~3月的最終損益為虧損3.81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27億美元)。英特爾在利用伺服器處理生成式AI的半導體領域與英偉達等企業展開競爭,未能增加利潤。此外,從其他企業承接半導體代工的新業務也增長乏力。


  
AI半導體在2024年4~6月也有望繼續成為各企業業績增長的引擎。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的數據顯示,AI半導體佔半導體市場的份額到2027年將達到16%,高於2023年的10%。QUICK FactSet匯總的10家企業的市場預期凈利潤增至上年同期的2.2倍,達到337億美元。英偉達的市場預期凈利潤為上年同期2.4倍的148億美元,維持高速增長。


  
美國高通的面向智慧手機的半導體銷量也將增長。高通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智慧手機製造企業出現了強勁的需求復甦」。
 


另一方面,在車載半導體業務方面比重較高的美國德州儀器和瑞士意法半導體的市場預期則是利潤下降。純電動汽車(EV)銷售放緩和工業設備領域的需求低迷將産生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免費圖庫

 

原文網址: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第一季凈利潤增至4.6倍、AI半導體有望下半年成業績增長引擎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積極打造半導體產業!中國啟動7.4兆日元國家隊基金以對抗美國管制
環台軍演導致動盪不安,台新金控李鎮宇示警:「一旦中國侵台,全球半導體恐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