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爸爸不擅社交 容易陷入焦慮

全職爸爸容易因為缺乏社交關係,而陷入孤獨或焦慮的情緒中。(Photo by Robert Moranelli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全職爸爸容易因為缺乏社交關係,而陷入孤獨或焦慮的情緒中。(Photo by Robert Moranelli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性別平權觀念興起,美國出現愈來愈多全職爸爸,但全職爸爸容易因為缺乏社交關係,而陷入孤獨或焦慮的情緒中!專家指出,社會體系為父親提供的情感支持其實相當少,政府也應祭出陪產假、鼓勵社群互動等措施。

全職爸爸缺友誼

CNN》報導,作家李夫曼指出,美國現代男性常常面對到「友誼缺乏」的狀況,因為當今社會仍對男性有養家的期待,加上男性大多透過工作建立長期關係,如果民眾成為全職父親的話,就容易出現心理健康與自我價值受損的狀況。

生活調查中心》報導,美國不到半數的男性對自己的友誼狀況感到滿意,且受到社會觀念影響,美國男性可能仍認為「建立深厚的友誼關係」不夠有男子氣概,所以寧可選擇孤立自己。

應落實陪產假

一項研究指出,社會孤立感對民眾的身心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與沒有經歷過社會孤立的人相比,容易覺得寂寞的群眾在30至69歲就「過早死亡」的機率高了32%。李夫曼進一步指出,男性遺書中最常見的詞彙是「毫無價值」。

隨著社會進步,性別平權的觀念也在進步,女性不再是家庭唯一的照顧者,但顯然有很多男性仍未跟上社會變遷。非營利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李維斯表示,美國社會對父親提供情感支持的資源其實稀少,所以政府也應從政策入手,如新增陪產假、鼓勵民間建立父親的互動社群等。

李維斯表示,除了政策與民間對父親的支持之外,社會觀念也需要全面變革,改變對男性教養子女的偏見。舉例而言,許多影視作品將父親描繪成「不擅於教養子女」、「父親總是在添母親的麻煩」等,這些刻板印象其實都僵化了社會對「父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