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熱賣近2千億元 全民瘋00940⋯揭高股息ETF熱賣背後真相

近期高股息ETF不只熱賣,甚至出現亂象,金管會若真的有心整頓錯亂而扭曲的金融市場應做出改革。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最近,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就是00940這檔高股息ETF在開放申購後,短短2天就賣了上1700多億元。還有2家券商,因為系統及人力作業不及,公告「暫停接受申購」,並引發金管會,央行總裁,甚至包括銷售的投信公司,也都跳出來希望民眾「多些理性」。只是局面,似乎依舊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高股息ETF瘋賣3大原因

整體來說,這次00940高股息ETF之所以瘋賣,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最近房價漲翻天、台股上2萬點,很多「深覺沒賺到錢」的空手投資人,就開始搶買高股息ETF。更何況,高股息ETF每一單位的申購金額,才不過1萬或1.5萬元,不管錢多或錢少的人,都想著將錢,押在高股息ETF上「賺(賭)一把」。

其次,不管是過去的高利定存、外幣基金或保單,買、賣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差。但ETF可以在集中市場買賣,代表它也可以像股票一樣「當沖」、有「一天之內賺價差」的機會。這樣「既能賺價差,又可以領股息」的標的(以上這句口號,也是一直以來各投信高股息ETF的重要行銷話術),當然更能吸引對投資風險完全不了解的人「瘋狂申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國人只愛固定配息」這一投資心態。簡單來說,不論是保單、基金或ETF,只要訴求「高配息」,投資人才不管它投資了啥?!

台灣投資人血液裡有「就只愛配息」的DNA

《自由時報》的社論,以及「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都認為,與其讓游資大幅去炒房地產,倒不如將其投入股市。但,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因為,儘管這次高股息ETF之所以熱賣,有「投資人錯失在房市及股市賺錢機會」的原因,實際上卻更有台灣投資人深藏在血液裡,「就只愛配息」的DNA。如果這個DNA不去除,國人龐大的資金,就只會在不同的投資商品中亂竄,也同樣會受到「高利詐騙」的傷害。

從最早的地下投資公司高利商品,到銀行推的外幣高利定存、一直以來國人不愛保障,只想存錢的各種「儲蓄險」、(外幣計價)月配型(高收債)基金、連結高收債的類全委保單,全都是因應國人這種心態下,順利成為熱銷商品。

所以,當有新聞指出,有很多人「解定存,也要投入高股息ETF」之後,其實也沒啥好令人訝異的了。因為當FED升息時,就已經有很多保戶將保單解約,然後轉存美元定存,或美元債券。

然而,美元債券因為FED一直不降息,投資人會因為虧損或未賺,而不會選擇這時候賣。最後,就只有「解美元定存」一途了,更何況是利率更低的台幣定存。

當然,這陣子瘋狂投入高股息ETF的資金,也並非定存。也還包括保戶買了幾年、繳費期滿,總繳保費高於當年度解約金的利率變動型保單,也是「出金」最多的標的。

這次的亂象,除了媒體所報導的「定存利率遭吸乾,隔夜拆款利率飆升、「連和尚都在投資」、「民眾借房貸來買」...等之外,甚至還出現「ETF都還未上市,就有臉書自救會成立」的怪現象。

改革一:改掉荒謬作假的KYC及RR值制度

因此,除了媒體提出建言外,也有立委提出質詢,要求金管會應該考慮,日後台股ETF的申購,要設立「募集上限」。雖然金管會認為此法「非降溫唯一」,但是,如果金管會真的有心整頓錯亂而扭曲的金融市場,應該做的反而是以下幾點:

一、徹底禁掉「上下交相賊」,又荒謬作假的KYC及RR值制度。現行金管會規定,凡金融機構要銷售任何金融商品,一定要為此商品設一個RR值(風險報酬等級),以顯示其投資風險的高低,並且透過對客戶進行KYC(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以確定客戶可以投資「風險相匹配」的對應標的。

然而目前的問題是:RR值只考慮「波動風險」,卻完全不考慮「違約風險」。例如單一國家股票,是屬於波動性最高的RR 5;固定收益型的債券,則是屬於波動性最低的RR 1。極諷刺的是:實際風險極高的高收債基金,其RR值,卻是被歸在一般人幾乎都能投資的RR 3。

另外,由於監理單位對於各金融機構(例如券商、銀行、投信等)的嚴寬不同,同一投資人在不同金融機構所做的KYC結果也就不同。也就是說,KYC完全欠缺「一貫性」,且假設投資人有心欺騙,KYC根本無「真實性」可言。

可以這麼說,假設KYC沒有問題、民眾填寫時沒有造假,這一波媒體所報導的「老老小小都在瘋狂買進高股息ETF(RR值屬於4)」的全民運動,還會發生嗎?

二:對ETF廣告與資訊揭露進行規範

改革二、應該以「總報酬率,而非配息率為廣告訴求」。一直以來,發行機構全都以片面的「配息率高低」為訴求,媒體也拿著發行機構的新聞稿及比較表「照抄」,投資大眾也只會看到,能夠再次加強「這標的『確實符合高配息』標準」這種心態的資訊而已。

雖然在此波高配息ETF銷售之亂後,金管會也說要考慮,對高股息ETF設立「資訊揭露和廣告行為規範」。例如:ETF禁以年化配息率做廣告訴求,投信和網紅合作時,投信也需督促網紅廣告行銷需合規。但,只談配息率,卻不談對投資人來說,代表真正獲利的「總報酬率」數字,卻任由業者借由媒體「唬弄」投資人,難道不是監理單位的怠惰及不作為嗎?

三:金管會應放手,投資人與業者別再當媽寶

改革三、徹底禁絕監理單位「樂當投資人爸媽」的心態。雖說國人「只愛固定高配息」的心態,不但讓市場不正常發展,也害慘自己。因為,從外幣高利定存、外幣高收債基金到類全委保單,哪一個沒有讓投資人「賺了利差,卻嚴重賠了價差」?

然而,這種「市場持續出現熱賣商品,且事後也有不少投資人受害」的事件,依舊是層出不窮。那麼,國人為啥還這麼瘋狂投資?不怕投資虧損嗎?理由很簡單:過去只要一有虧損、有糾紛,就可以找金管會爸媽來管,自己當然不會為自己亂投資而負起基本的責任。

民眾從過去經驗就可以得知,「會吵的一定有糖吃」,而且,只要去吵的人多了,金管會上上下下的人員「煩了」,就只會要業者「自行解決」。而所謂的「自行解決」,不過就是安撫民眾。如何安撫?就賠點錢給投資人,要他們不要再去煩監理單位了。可以這麼說,過去金管會就是盡做這一些,「完全逆自由市場機制」的事情,所以,年年去金管會吵的人,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所以舉例來說,根本不該管的是「限制申購金額」。因為,業者敢賣商品,就得負責收單,應付不了,當然必須由業者親自面對客訴,何勞金管會幫它們「解套」!

又例如業者銷售時,一切按規定辦理(DM沒有造假,沒有刻意誤導),除非民眾真有錄音,證明銷售人員不按規定銷售、亂開支票,否則,監理單位就完全不該受理,且要投資人自己去評議,或是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也才能逼使投資人在面對金融機構時「學聰明一些」。

四:別集中發行投資在大型權值或配息標的上的ETF

改革四、讓ETF多元化,而不是集中發行投資在大型權值或配息標的上的ETF。在這一波台股上2萬點之際,就有不少專家開始檢討,台股已經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了。

儘管被動式ETF,具有「費用率低」、「跟著市場同不漲跌」,以及「即時可買賣」的優勢,有利於一般「有錢,但沒時間進行研究」的投資人,獲取「跟大盤一樣」的報酬率。

但是多年以來,被動式ETF的成長,也對市場造成「L化」的不良影響,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市場資金全都集中在少數市值大的企業身上」。反觀其他也需要透過資本市場募集大眾資金的企業「受到青睞降低」。

以全球最大的美國金融市場為例,雖然也難免有這樣的問題,只不過,其市場除了整體市值型的ETF外,還有很多各個特殊產業的ETF,以及主動式ETF。

但反觀國內,除了0050及006208這兩檔,是真正以台股加權指數為準的被動式ETF外,不論名稱叫AI、高科技或半導體,幾乎都將投資焦點,聚集在國人最愛的「高股息」特徵上,且每一檔ETF所投資的都「非常嚴重地重複」。

事實上,如果政府希望台灣本地的金融(資本)市場,要朝向正常的發展,以上幾大層面的改革,恐怕才是金管會未來,必須特別花心思及努力的重要方向!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2024台北花伴野餐」期盼每年都能在3月春暖花開時節相約花伴野餐!
我與我的動物孩子們 保育員工作日常
抗癌新展望 中西整合於癌症的現代應用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兩天熱賣近2千億元 全民瘋00940⋯揭高股息ETF熱賣背後真相
全民瘋搶ETF 黃天牧:交易量占台股不到1% ETF是今年金檢重點
他1千萬買00940!問「多久能賺1億?」神人算出1數字
ETF投資風險過高?金融業者:垃圾債和南非幣更危險
轉向ETF?外幣存款資金搬離 元月減少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