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蔡規賴循」!台灣民主引關注 《日經》評:賴清得軟硬兼施,習近平倍感壓力

 

賴政府上任後,國際都在關心兩岸關係將會如何發展,賴清德在總統就職大典上表明兩岸關係將會「蔡規賴巡」,但對中國的態度還是十分強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賴清德軟硬兼施,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更棘手。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賴清德軟硬兼施,習近平現面臨在臺灣問題上更為棘手

 

臺灣的新任總統、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的賴清德(64歲)已就任。在20日的就職演講中,他強調將在與中國的關係上「不卑不亢,維持現狀」。

 

繼承前任蔡英文(67歲)政府「不主張統一也不主張獨立」路線的明確立場,是為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70歲)日益集中的權力。同時也顧及到美國拜登政府對兩岸衝突的擔憂。

 

「中華民國(臺灣)和中國互不隸屬」

 

賴清德在表現得溫和克制的同時,也露出了強硬的原則。這是他過去曾公開主張臺灣獨立的一絲遺跡。

 

「中華民國(指臺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指中國)互不隸屬。」賴在就職演講中如此強調,立即引發總統府前廣場的聽眾熱烈鼓掌,這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這句話雖然在蔡英文時代就已經常見於對兩岸關係的說明,但賴在就職演講中刻意強調,應是為了向核心的民進黨支持者釋出訊號。這可能是賴要在新時代樹立的一個隱藏「密碼」。

 

賴在前段也強調,「1996年的今天,臺灣首次選出民選總統,向國際社會宣示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

 

「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述,與中國主張的「一個中國」相抗衡,並暗指「中華民國臺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賴的這番「密碼」,很可能成為習近平想要留下「統一臺灣」這一「遺產」的障礙,因此中國方面已做出反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賴是「獨立派」,稱「臺灣獨立是走向毀滅的道路,一定會失敗」。中國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也在出訪期間再次強調「一個中國」原則。

 

另一方面,習近平現在會有什麼想法?實現他此前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於統一臺灣。只有推進這一目標,才能在中共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成為他未來的「遺產」。

 

但習的這個「臺灣遺產」已瀕臨危機。自1996年臺灣首次直選總統以來,主張與中國保持距離的獨立派政黨民進黨連續3次執政,這在中國看來是一個「失誤」。

 

從客觀角度觀察,和平統一臺灣這一宏大目標,已愈發遙遙無期。但習卻明確表示「絕不放棄使用武力」。不過,短期內中國動用武力的可能性極低,因為中國經濟正處於歷史性的低迷期。

 

若在臺灣乃至美國與中國對抗,中國經濟將陷入更深的困境,因為包括臺灣在內的對中國投資必然會下滑。這樣的政策在短期內很難採取。

 

2026年,臺灣局勢會有所變化......

 

習近平現在在臺灣問題上難以有所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應該將期望寄託在26年之後的情勢上」。在對臺灣關係有深入瞭解的人士中,最近出現了這樣的觀點。

 

這是什麼意思?關鍵在於臺灣內部的政治局勢。2年半後的26年年底,臺灣將迎來4年一次的地方選舉。這是一場具有預示次任總統選舉走向的重要選舉。

 

以統一臺灣為目標的中國,將希望寄託在野聯合國民黨身上。國民黨在18年和22年的地方選舉中連續兩次戰勝民進黨,而且還是大勝。「以目前的政治態勢,第三次勝選也是有可能的」,有人如此判斷。

 

賴清德作為民進黨的頂樑柱,長期積累了勢力,是黨內主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掌控黨內的力量是無可比擬的。但是,包括黨外在內的全臺灣支援率,還是不及前任蔡英文。

 

而且,相當於立法院內,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實力也處於失衡狀態,很多法案無法順利透過。立法院內的「打鬥」也成為臺灣的一大新聞議題。在這樣艱難的政治環境下,賴清德要提高支援率並非易事。賴清德和民進黨要在2年半後贏得地方選舉,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麼野聯國民黨呢?該黨的中央組織一直由重視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外省人」為中心。與此相反,該黨的地方組織則深深紮根於臺灣的地方社會。


臺灣的政治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這一點在24年1月的臺灣總統選舉中得到了體現。各政黨的候選人全部都是在臺灣出生成長的「本省人」,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即使是曾經逃亡到臺灣的國民黨,也是如此。


在總統選舉中,中央組織已經弱化的國民黨,但其以地方為中心的本土化卻能在地方選舉的框架內發揮優勢。如果國民黨在26年勝出,那麼在28年的下屆臺灣總統選舉中,國民黨也有可能擊敗民進黨的賴清德。這是因為民進黨在地方組織根基上還不及國民黨紮實。

 

習近平將在27年秋季面臨中共下屆全國代表大會。如果他不退休而是爭取第4任,就不希望在他任期內,臺灣會從中國遠離並不復歸。

 

如果在26年臺灣地方選舉中,對「一個中國」有共識的國民黨獲得勢頭,那麼在27年中共代表大會上,臺灣問題就不會成為習近平的絆腳石。因此,26年臺灣地方選舉對中臺關係也很重要。

 

2年前模擬演習,實質封鎖臺灣

 

但臺灣也面臨著危險的情景。「即使中國直接武力侵略臺灣的門檻很高,但是用武力實質封鎖臺灣本島的戰術,仍是需要警惕的」。有關人士如此指出。

 

如果臺灣的能源、物資進出口以及人員進出都在一定時期內受到阻礙,臺灣的經濟活動就會陷入停滯。事實上,中國2年前已經採取了類似的演習行動。

 

在22年夏季,當時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臺灣後,中國在臺灣周圍設立了航行禁區,並進行了導彈演習。導彈甚至首次落在了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內,這令人記憶猶新。封鎖並非空談而已。

 

20日的賴總統就職典禮上,半導體大廠臺積電(TSMC)的創辦人張忠謀,即便已經92歲高齡,仍然撐著出席。各國媒體的電視攝像機群都在拼命捕捉這位TSMC創辦人的畫面,可見他的關注度之高。

 

TSMC在高效能半導體領域的全球市佔率堪稱獨步。萬一實質上出現對臺灣的封鎖,全球供應鏈也將受到切斷,這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危機。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有望連任第四個任期,甚至是終身掌權,他一直渴望實現的就是統一臺灣的「遺產」。而新任臺灣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用暗碼表達的,正是對抗習近平的決心。這種危險的對峙局面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

 

 

圖片來源:新華社、總統府提供

 

 

原文網址:兩岸關係「蔡規賴循」!台灣民主引關注 《日經》評:賴清得軟硬兼施,習近平倍感壓力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賴政府上任第三天難題暴增!中共虎視眈眈、國會立委扯後腿  吳嘉隆評「守護民主陣線」美日盼台灣「勿躺平」
520倒數4天!賴清德就職演說,國台辦要求買單「一中原則」⋯學者示警「承認就變中國內政」:切勿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