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啟動藝術出走2.0 《夜路不怕黑》關注高齡失智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灣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家兩廳院今(9)日宣布啟動「藝術出走2.0」計畫,透過臺日跨國共製推出《夜路不怕黑》遊走式演出臺灣版,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以藝術力量關注高齡失智議題,進而擴散至全臺各縣市,打造對樂齡更為友善與包容社會。
國家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表示,藝術介入生活,應該思考為社會帶來什麼正向影響力。2015年啟動「藝術出走計畫」,透過實踐文化平權,將藝術帶入稀缺處,下鄉推出大型舞台劇戶外演出,9年來巡演15個縣市45場次,吸引超過7萬名觀眾。今年推出「藝術出走2.0計畫」,轉型為3年深耕計畫,第一年田調共創,第二年在北市萬華、新北三峽兩地演出,並建立工作模式,第三年擴散到各縣市,發展在地製作版本。
許美玲指出,兩廳院以藝術面對臺灣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決定關注高齡失智議題,借鏡2007年即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經驗,邀請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日本導演菅原直樹跨國合作,推出臺日跨國共製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打造更貼近在地高齡失智議題的戲劇作品
導演菅原直樹表示,OiBokkeShi劇團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2014年岡山縣和氣町初次公演,其後於埼玉縣浦和市、英國考文垂市、岡山縣岡山市等地重新製作並演出當地版本。演出題材為「老化」、「失智症」與「照護」,描繪該地高齡者的現實生活,以及一步之遙的高齡未來,觀眾將與演員一同在真實街道中步行觀賞。演出者不僅包括專業演員,還有當地的長者、照護人員和居民等,這次與兩廳院合作,期待看見揉合臺灣獨特人文氣息的在地版本。
國家兩廳院表示,《夜路不怕黑》臺灣版改編日本文本故事,描述一位返鄉青年陪同老家鄰居的爺爺尋找患有失智症奶奶的故事,2025年以遊走式演出的形式呈現失智症議題,在新舊社區之間對照遊走,用戲劇開啟地區間的對話,特點再在於將劇場的想像世界覆蓋在真實的城市景觀上,演員以真實社區為舞台,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路過的行人也可能成為觀眾。遊走屬於失智症的症狀,當現實與戲劇界線變模糊,進而反思自身、社區與失智症患者間的關係。
導演菅原直樹與助理導演蔡旻霓及其團隊,10月將在明年首演場地三峽、萬華進行實地踏查與動線試走,同時進行演員甄選與製作會議,也邀請各地縣市政府與在地表演團體參與共創工作坊。導演菅原直樹分享日本與英國創作演出經驗,表演團隊與縣市代表討論失智症患者在社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透過表演藝術解決這些挑戰,根據故事核心發展臺灣在地版本。
國家兩廳院今日宣布啟動「藝術出走2.0」計畫,透過臺日跨國共製推出《夜路不怕黑》遊走式演出臺灣版。(記者黃朝琴攝)
兩廳院「藝術出走計畫」推出大型舞台劇戶外演出,9年來下鄉巡演15個縣市45場次,吸引超過7萬名觀眾。(記者黃朝琴攝)
日本OiBokkeShi劇團導演菅原直樹,分享遊走式演出《夜路不怕黑》日本與英國創作演出經驗。(記者黃朝琴攝)
臺灣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家兩廳院今日啟動「藝術出走2.0」計畫,關注高齡失智議題,透過臺日跨國共製推出《夜路不怕黑》遊走式演出臺灣版。(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