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直擊》李強媒體首秀,暗示兩岸未來這樣走

2023年中國大陸兩會中,透露出兩岸關係將擴大交流的新信號,北京將更張開雙臂歡迎台灣人到大陸求學、就業、經商和生活。只是這樣的互動,只存在於單向設定。

北京,3月13日早上8點20分,滿載著中外記者的大巴士,總共7輛一齊開往人民大會堂,準備參加中國大陸兩會的最後一場記者會。

路上車堵得一塌糊塗,但相比疫情封控時期空無一人的街道,大家更喜歡車水馬龍象徵的商業氣息。塞車在北京,以前是一種煩躁和焦急。現在,莫名產生一種「正常生活回來了」的感覺。

這場記者會,也是新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媒體首秀」,他將如何擘畫振興經濟的政策?各界無不好奇。

2023年中國大陸最高權力中樞的搭檔,還是可以稱為「習李體制」,只是後面的「李」,從李克強換成了李強。新「習李體制」,會是中國大陸經濟走出谷底、甚至是邁向既富且強的轉捩點嗎?

人民大會堂的金色大廳裡,約有200位中外記者嚴陣以待。等候了一個半鐘頭後,李強從門外走來,邊揮手邊微笑向在場記者致意。

這樣的出場方式,其實是慣例,歷屆總理皆是如此現身。

簡單寒暄後,央視拋出了第一個問題:「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是什麼?有哪些工作重點?將會怎樣來開展工作?」

李強(前排右三)參與兩會,與習近平相談甚歡。張智傑攝
李強(前排右三)參與兩會,與習近平相談甚歡。張智傑攝


三大施政重點,也包含歡迎台商

李強的回覆,不脫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報告中關於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勝在中規中矩。

簡而言之,未來一年大陸新一任政府的施政目標,一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譯成台灣用語,意思就是在居住、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種種與民眾生活切身相關的政事,做到讓人民有感。

施政目標的第二個重點,李強說是「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隱含的意思,指的是大陸經濟規模已經很大了,下一步要追求的是創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綠色轉型等。

第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解釋得粗暴一點,就是歡迎外資投資。

關於兩會稍早公布的2023年大陸GDP成長率訂為5%左右,被解讀為史上最低經濟預期增長目標,李強也特別說明解釋。

「這(5%)是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確定的,」李強說,大陸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兆人民幣(約新台幣533兆元),基期很高,加上2023年的新挑戰不少,畢竟全世界的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想要實現5%左右的經濟成長率:「並不輕鬆,需要倍加努力。」

經濟復甦最重要的是信心,也許,是所有壞消息都出盡了,大陸人對於李強5%GDP成長率的喊話,解讀為「大疫之後再出發」。眉頭,也從深深緊鎖,到逐漸舒展。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將GDP增速目標5%與新增就業目標1200萬結合起來剖析。

「其實,按照過去的經驗,每一個%的GDP增速大約能拉動200萬人的就業。也就是說,如果要從新增就業倒推,需要6%的GDP增速才能完成目標,」劉潤表示。

今年GDP成長,5%保底起跳

因此劉潤判斷,5%可能就是個「保底」(大陸用語,保證不低於5%的意思)。2023年大陸GDP的成長率,也許是在5%~6%,甚至更高。

「這個增速,不低了。更多的刺激政策,也在路上,」劉潤對大陸今年的經濟發展深具信心:「經濟的引擎,蓄勢待發,轟轟作響。」

中國學者認為中央提出2023年的GDP成長目標,5%可能是「保底」。邱莉燕攝
中國學者認為中央提出2023年的GDP成長目標,5%可能是「保底」。邱莉燕攝

兩會後將擴大兩岸交流,可惜是單行道

台灣人對李強很陌生,但李強在履新後首度與外界對話的場合,卻提到了台灣。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我們將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讓更多台胞、台企來大陸,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得進,有好的發展。」

李強還說,當前,早日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

這一番話,無需解讀,便能感知北京方面支持儘快全面恢復兩岸的正常交流和往來,似乎也預示著兩岸的民間將有強化互動的跡象。

「兩會以後,兩岸擴大交流一定是主旋律,」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語氣堅定說。

因為不只李強公開釋放了擴大交流的信號,新任政協主席、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王滬寧也在2023年初與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會面時,也說了:「兩岸同胞對正常交流往來的意願強烈,當務之急是儘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

就連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也在積極親身實地進行兩岸交流。

剛過完農曆春節便到福建訪視的宋濤,還特地前往友達光電廈門廠,當場與友達光電集團董事長彭双浪視頻通話互賀新年。

「會盡最大力量為台灣同胞往來兩岸之間提供便利,全力推動兩岸人員正常交流交往,」宋濤強調說。

值得注意的是,學者認為兩會之後的兩岸擴大交流,更多的會是「單向多於雙向」。

學者認為兩會之後的兩岸擴大交流,更多的會是「單向多於雙向」。達志影像
學者認為兩會之後的兩岸擴大交流,更多的會是「單向多於雙向」。達志影像

「也就是更多的是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更多的台商返回大陸,更多的台灣工商團體前往大陸交流,」長年研究兩岸關係的張五岳說,但是要恢復到以前的陸生、陸客大規模到台灣來求學、旅遊,機率不高。

「單向交流」最佳例證,便是2月底,高雄51位左營、三民、鳳山、燕巢的里長和里民們受國台辦之邀「赴京參訪」。

一路看到了世界最大機場、大興國際機場,以及什刹海街道,走進古意盎然的胡同、鐘鼓樓、恭王府,立體感受「北京味兒」。

這個2023年大陸所接待由台灣基層里長、里民組成的「首發團」,意味著北京方面在新的一年對兩岸關係的新作為。

至於兩岸公權力能不能談判協商?官方能不能正式接觸?恐怕可能還是「凍」在原點。

「這與雙方有沒有政治互信有關係,」張五岳指出,北京有三個立場很清楚: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官方互動的前提;九二共識,是兩岸溝通對話的主要基礎及渠道;再者,一國兩制是統一目標。

雙方政府如果要展開公權力的談判協商,一定要承認九二共識或者其他政治互信做基礎,兩岸之間的政黨交流,同樣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

自蔡政府執政以來,兩岸的政治互信不佳,加上新冠疫情蔓延,大陸方面基於施壓的考量而中斷了陸生、陸客來台。雙方如此「溝而不通」的局面,仍將持續。

就像兩岸定期航班的恢復,大陸航空主管部門於2月1日已通過《海峽兩岸空運協議》聯繫管道,致函台灣方面表示,當前,兩岸疫情均已平穩,是進一步恢復兩岸航線正常運營的有利時機。面對大陸釋放的善意,陸委會直到3月9日才宣布恢復廣州、南京、武漢、深圳等10個定期航班航點。

「兩岸最好的交流是雙向對等互惠交流,才能夠避免誤判,增進彼此了解,」張五岳說,任何單向的交流都不是很健康。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中國兩會》新任國務院總理是他?!李強將貫徹習近平意志
北京兩會直擊》這一次,習近平談台灣比之前少了什麼?
北京兩會直擊》靠人民消費救經濟?上海「店小二」月星集團擴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