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遭特定代辦壟斷 監院糾正文化部

以陸軍戰輪為發想,這座不鏽鋼材質的藝術作品「國防巨輪」,是陸軍六軍團、龍山營區外的公共藝術裝置,不過監察委員調查指出,它和旁邊的「軍旅記憶」,都是從中國製造進口,有違藝術創作價值,也無益於公共藝術發展。

監察委員范巽綠表示,「委託人家代辦,結果根本這個藝術創作,並不是自己的這個特別的原創,連胚體都是從中國廈門進口來的。它那很龐大的預算裡頭,如果能夠培養自己良好的一個專業團隊,來協助各個軍種去執行它的公共藝術,這才是將來應該走的方向。」

台灣推動公共藝術,有2、30年時間,根據統計,到2021年為止,完成2455件設置案,總經費達99.2億元。

但是,2011年到2021年期間,代辦案件佔總案件47.4%,而且總經費中有68.284%,約43.9億元都是代辦案。

單看2021年的141案,其中84案委託代辦,還有4成集中特定代辦,部分代辦甚至和得標公司有異常連結,種種情況,讓監委提案糾正文化部,並獲得通過。

監察委員范巽綠表示,「它就是以代辦的方式,整個委託出去了,執行小組到你的審議委員,互相關聯形成一些壟斷的現象,非常需要大家去檢視,到底能不能夠培養出自己好的藝術家。」

監委也點出,文化部的專家資料庫只有366人,而且缺乏空間性藝術創作、社會雕塑理論等背景人員,需要改善。

文化部回應,有不肖業者取得標案、壟斷市場等情況,除了司法調查,也會要求代辦公司的資訊,要放在計畫書和徵選簡章揭露,遏止壟斷行為。

與此同時,也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策劃單位和興辦機關,針對代辦、執行和人才等層面,進行全面檢視和討論,將展開大型的公共藝術制度修法。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林昶佐揭幼時遭父家暴 今仍心有餘悸
2021年首交易日 台股收14902點創新高
作畫逾半世紀 林惺嶽獲吳三連藝術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公共藝術遴選不利年輕藝術家?藝術界建議辦金酸莓獎
代辦球員兼裁判 學者籲檢討制度
公共藝術經費齊頭式編列 極大極小亂象
公共藝術百億利益疑遭壟斷 監院糾正文化部
收藏多元 豪宅建案宛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