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禁煙節】為何戒不了煙? 5步驟教癮君子脫離尼古丁依賴

今天是六三禁煙節,你身邊的癮君子們是否老是在戒菸,老是戒不成?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吸菸造成的尼古丁依賴,導致變成「不得不」的成癮行為。

吸菸對身體造成全面性傷害 新興菸品無法戒菸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吸菸人口約在14%,男性吸菸率則由18歲以後逐年齡攀升,至40-49歲年齡層達最高峰26.3%,約每4位男性就有1位吸菸。近年因新型菸品的崛起,不僅有超過7.9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1.6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加熱菸,就連成人吸菸率已有回升的跡象,從2020年的13.1%上升至2022年的14%。

台灣現300萬吸菸人口,每年約2萬人死於菸害,10大死因皆與吸菸有關,吸菸對身體傷害是全面性的,以呼吸道來說,會導致肺功能下降,罹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肺炎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如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狹心症、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增加;消化道疾病如引發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使懷孕婦女產下低體重嬰兒及畸胎、死胎、流產、早產的危險性;全身多種器官的癌症,例如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乳癌等等,更與吸菸有著直接關聯。

二手菸的壞處,也不亞於直接吸菸。至於三手菸,指殘留在抽菸者頭髮與衣物、或者抱枕與地毯上的有毒氣體與微粒,即使房間裡的煙霧散去多時,這些毒物仍不會消失,更是傷人於無形。

而近年來盛行於年輕族群新興型態菸品中,加熱菸組合元件的使用方式,可能會導致使用的時間間隔縮短,因此可能增加使用者對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攝入量;會釋出甲醛、乙醛、超細微粒、重金屬等有毒、致癌物質,可能引發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及造成腦、心、肺、肝、腎等器官損害,且有吸食成癮、二手菸及三手菸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任何形式的菸品都是有害的,也沒有證據證明新興菸品安全且可以幫助戒菸。我國菸害防制法也於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吸菸年齡提高至20歲,正視新興菸品的危害。

戒菸好處從立即到長遠皆有 5步驟擺脫尼古丁依賴

而為何一開始會抽菸呢?有些人是朋友、家人吸菸就跟著吸,有的人就是好奇或是好玩,或是同儕也在吸菸,他們會說,常常看到電影或路邊不都是吸菸的人嗎?沒那麼嚴重吧!但吸菸的壞處,其實比大多數的人想像都嚴重得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說,現代人大多知道吸菸的壞處,其實也有一半以上的吸菸者都曾經嘗試戒菸,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又再復抽,自行嘗試戒菸的長期成功率只有5%至8%,成功以前平均須要5至7次的戒菸。

為什麼戒菸這麼難?顏正中說明,這是因為吸菸會導致尼古丁依賴,以至於不吸菸時,身體有不舒服感覺,最後吸菸成為一種「不得不」的依賴成癮行為。為何吸菸會導致成癮,是有多種因素導致,可以分為:

• 生理的依賴:尼古丁成癮

• 心理的依賴: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份

• 社會的依賴:同儕、環境的因素

大家都說吸菸的壞處,但戒菸又有甚麼好處呢?顏正中說,其實戒菸好處從立即到長遠都有。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戒菸20分鐘後,心跳及血壓即恢復正常;戒菸8小時後,血中尼古丁及一氧化碳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戒菸1日後,體內排除一氧化碳,肺部清除香菸中的物質;戒菸2-3週後,血液循環大幅改善;戒菸3-9個月後,大幅減少咳嗽及呼吸問題,肺功能改善5-10%。

戒菸1年後,心臟病機率減半;戒菸5年後,肺癌死亡率減半;口腔癌、食道癌、喉癌機率減半;戒菸10年後,肺癌死亡率降至與不吸菸者相同;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膀胱癌、腎臟癌、胰臟癌機率減少;戒菸15年後,罹患心臟病機率降至與不吸菸者相同。

因此顏正中表示,無論是長期戒菸成功,或者是曾經戒菸又複吸,也想再次戒菸,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益處。

戒菸的早期可能會有心煩或不安症狀,其中第1個星期最嚴重,稱為「戒斷症狀」,這現象會持續1個月左右,可能還會有頭暈或疲憊,有些人會難專心、易怒、想吃東西、頭痛、肌肉痠痛、便祕等症狀;睡眠方面可能會有失眠、淺眠等問題。

通常常抽菸的民眾,會在起床後、三餐飯後、休閒時、無聊沈悶時最想抽菸,國健署建議,這些時候不妨運用4大步驟:深呼吸、喝開水、遠離吸菸環境、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降低想抽菸的念頭。

如果因為這些症狀無法靠自身緩解,或者是還是無法成功戒菸,不妨尋求第5個步驟,藉由戒菸門診的專業醫師及團隊幫助,利用藥物與諮詢的方式,提高成功戒菸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