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艦台海常態化侵擾 國防部:海軍4年內籌獲防空、反潛輕型巡防艦各1艘

中共軍艦從8月軍演以來頻繁侵擾台灣我方周邊海域,海軍戰力最緊繃時,同時有18艘軍艦在海上巡戈警戒,為能加速補強戰力,因應共艦在台海灰色地帶的軍事壓迫,海軍確定放棄本來規畫要建造4500噸級的小神盾艦「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以「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取代。國防部指出,海軍規劃在民國112年至115年,籌獲2000噸至2500噸級、建造期程短的防空型及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1艘。

中科院曾發表的輕型巡防艦概念影片截圖。(取自中科院YouTube頻道)
中科院曾發表的輕型巡防艦概念影片截圖。(取自中科院YouTube頻道)

國防部明天應邀在立院國防與外交委員會提出「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建案規畫」專案報告。根據書面報告指出,海軍司令部報告指出,近期海軍由「不定期」派軍艦在台灣海峽巡弋,逐漸轉變為「固定」派遣艦艇並擴大巡弋區域,延伸到台灣西南與彭佳嶼以北海域。

報告指出,中共從8月聯合軍事行動後,每日固定在台海周遭巡弋兵力數量從2艘增加到4、5艘,多數為「056A江島級」(1500噸)、「053H3 江衛二型」(2400 噸) 與「054A 江開改級」(4000 噸)等 3 型作戰艦艇 ,其中以 2000 噸上下艦艇為主。由於中共軍艦常態化進入台灣周邊海域襲擾,長期多以輕型護衛艦為主要兵力,台灣檢派大型作戰艦執行監控任務,將造成主作戰艦兵力於平時過度消耗。

報告並檢視台灣目前海軍艦艇狀態指出,海軍主作戰艦艇有基隆級、成功級、派里級、康定級、濟陽級艦合計 26 艘,其中6艘濟陽級艦,民國60年由美方建造完成,81年接艦返國,使用迄今已30年,總計年資50餘年,目前戰鬥系統儎臺均已面臨裝備老舊、維修費用高及安全性問題,急需籌建新兵力。

海軍報告指出,建案調整將以「不增加預算」為原則,全案可在原編列預算及期程內,完成防空及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乙艘。防空型概估預算95.3億餘元、反潛型92億餘元、彈藥款41.1億餘元、儎臺監造、整體後勤及採購作業費等16.8億餘元,總計所需預算245億4916萬2000元。報告指出,建案由海軍自行辦理招標作業,由得標船廠執行儎臺建造,另與中科院簽署委製協議書擔任戰系整合商,執行戰系裝備製繳及系統整合。

防空型與反潛型原型艦,滿儎噸位約2500噸,採柴電或燃氣渦輪機混合推進系統,航速最大達30節以上,於8 級風下可正常執行任務。武器裝備配置中程防空飛彈、增程型超音速反艦飛彈、76砲、方陣快砲、深水炸彈或魚雷等。

防空型原型艦建造期程規劃為112年5月開工、113年第1季安龍、113年第4季下水、114年第3季交艦。反潛型原型艦建造期程規劃為113年4月開工、113年第4季安龍、114年第4季下水、115年第2季交艦。

軍方人士指出,「新一代輕型巡防艦」預計明年開工,將區分防空和反潛兩種構型,兩者皆有直升機飛行甲板,前者在艦艏段裝備垂直發射器,後者則在艦艉段配置拖曳聲納。未來會持續建造,總數量不會少於8艘,並以濟陽級巡防艦(諾克斯級艦)為優先取代對象。

​責任主編:于維寧

更多相關新聞
共機、共艦頻擾台 邱國正:這不是挑釁怎樣叫挑釁
若發生戰爭 張忠謀:台積電會被摧毀
蘇貞昌:馬斯克不太了解台灣 我不便去批評生意人
傳美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邱國正:不會發生
曹興誠力推正名制憲 「國號上應突出台灣」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