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點將錄1】打造亞洲能源界Uber 泓德能源董總憑藉兩大武器開疆闢土

能源業者泓德能源在董事長謝源一(右)與總經理周仕昌(左)攜手合作下,從兩個人的公司逐漸發展成擁有近350名員工的公司。
能源業者泓德能源在董事長謝源一(右)與總經理周仕昌(左)攜手合作下,從兩個人的公司逐漸發展成擁有近350名員工的公司。

全球叫車龍頭服務平台Uber(優步科技)以其開發的專屬技術應用程式從美國發跡,然後逐步將其商業模式發展(複製)到許多國家。而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產業界,創立於2016年的泓德能源,則以Uber為榜樣,計畫透過AI與AIOT等科技,在台灣、日本、澳洲及菲律賓等亞太地區,陸續建立各種電力應用服務,藉此一舉成為亞太地區能源界的Uber。

在泓德能源辦公室有一個類似台電電力調度室的地方,公司員工都把它叫做「戰情室」。透過AI與網路等科技技術的協助,所有電力相關的資訊在「戰情室」裡面都能一目了然,哪個據點發生故障狀況需要派工,哪個案場發電過於充裕需要採取因應措施,「戰情室」裡面的人員都會迅速做出適當的處置。

「為了成為一家真正的智慧電力公司,我們投資了很多資源在AI與IT,而一般同業很少這樣做,這是泓德跟同業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向本刊直接點出泓德能源與眾不同之處,並且補充說道,泓德能源透過通訊技術及AI軟體把為數眾多的發電端與用戶端整合在一起,進行匹配、交易,想法設法讓他儘量不產生餘電,同時努力把每一度電賣到最高的價錢,這樣利潤就可以極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當許多同業的太陽能案場開發,陸續因為土地等問題而出現延宕的狀況時,泓德能源基本上仍能照著既定的步伐開發太陽能案場,讓人嘖嘖稱奇。

周仕昌表示,能源開發商其實跟營建業一樣,公司能夠活(經營)多久,往往來自於土地庫存量。他們很早就體認到土地在台灣是稀有資源,於是從2018年開始,針對廢棄、閒置的農地與魚塭地等等,泓德能源就開始進行建立土地庫存的動作;如今,泓德能源手上已經通過環評並且得到農業部開發許可的光電用地,土地庫存量一直保有在500~1000公頃,透過與在地居民及縣市政府的溝通,太陽能案場要達成1.5GW的長期開發目標,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用驕傲地語氣表示,公司位於台南的漁電共生案場是目前全台唯一擁有生產履歷的,確實做到「養殖為主、光電為輔」。(星源漁業臉書)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用驕傲地語氣表示,公司位於台南的漁電共生案場是目前全台唯一擁有生產履歷的,確實做到「養殖為主、光電為輔」。(星源漁業臉書)

深入觀察,謝源一與周仕昌兩人對於電力產業的發展,其實有其獨到的思維且敏銳的見解,而這充分反映在泓德能源設置漁電共生案場這一件事情上。

雖然,政府鼓勵發展漁電共生是以「養殖為主、光電為輔」,但老實說,不少太陽能電站開發商在開發漁電共生案場時,卻往往反過來從「發電為主、養殖為輔」的思維規劃案場。然而,泓德能源卻沒有學同業一樣,盡量縮小養殖事業的投資規模,留下最大的發電利潤給自己。

周仕昌用驕傲地語氣表示,泓德能源的漁電共生案場是目前全台唯一擁有生產履歷的,經濟部常帶人來參觀,都快變成觀光工廠。「當初我們買下廢棄3年以上的魚塭地,砸錢做基礎設施及研究如何養殖,終於讓『日運案場』成為一個示範案場,吸引當地許多養殖戶來參觀及交流。不單如此,日運案場員工有7成來自當地,而我們也幫當地養殖戶做一些基礎設施,還幫忙銷售,跟當地共榮共存。」

「養殖這件事情學問很多,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水質、不同的物種、不同的人養殖,最後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周仕昌表情專注地說。為此,泓德能源特別成立星源漁業統籌養殖相關事宜,而泓德能源與壽險公司合資的「星鱻電力」旗下的新勝能源開發案場,更預計砸下超過10億建立養殖相關基礎設施,手筆之大,業界罕見。

周仕昌腦海中常有一些不同於同業的經營思維,當功率型儲能(dReg)今年因為出現零元競標,而導致部分儲能業者紛紛退出時,周仕昌反而進場抄底,向同業收購一些已經拿到政府許可但是還沒有蓋起來的儲能案場。

針對儲能市場的布局,因為怕洩露商業機密或經營訣竅,周仕昌語帶保留地向本刊表示,再生能源的發展必須搭配儲能才能產生「電能移轉」與「削峰填谷」的效果。長期而言,台灣儲能市場的剛性需求一定會存在,而且市場需求還不小,未來發展大有可為,端看你如何布局,泓德能源在儲能市場不會缺席,會以1GW為長期努力目標。

更多鏡週刊報導
【再生能源點將錄2】泓德能源總座篤信品牌影響力 大企業購電合約一個一個上門
【再生能源點將錄3】搶先台灣同業一步 泓德能源順利插旗日本儲能系統容量市場
【再生能源點將錄4】泓德能源澳洲發展策略首度曝光 跨足製氫產業成敗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