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8個病因!名醫魏崢:這族群罹病死亡率多3倍


【早安健康/魏崢(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冠狀動脈阻塞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起源於主動脈根部,被覆在心臟表面,負責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開始是右冠狀動脈與左冠狀動脈,之後分為三條主要血管: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左迴旋支。

動脈阻塞
動脈阻塞

因為血管分支越來越多,被覆在心臟肌肉的表面上,形成類似帽子的形狀,因此稱為冠狀動脈。又因為它的管徑最粗也只有大約3毫米至4毫米,所以在人們長時間幾十年不停使用下,血管難免會發生阻塞、鈣化等問題。

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不停搏動,將經過肺循環帶氧的血液輸送至全身,以每分鐘大約72次心跳,每次擠壓出去約莫70cc的血液計算,人類的心臟幫浦一天送出的血量大約有7.2公噸,但這些血液對心臟而言,只是路過,不能據為己用,真正提供心臟肌肉氧氣與養分的,則是細小的冠狀動脈。假若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影響血流正常運送,就會造成心肌缺血,進一步危害心臟的功能。

正常的血管管壁裡不應該有脂肪存在,人體偵測到外來物侵入時會啟動發炎細胞,從血液裡鑽進血管壁清除異物後再帶離,一旦發炎細胞吞噬過多脂肪,體積變大而無法自由進出時,便會留滯在血管管壁裡。脂肪表層因發炎結痂產生纖維化,在有限細小的血管管腔中不斷堆積,長時間便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阻塞。

發炎細胞為方便進出血液,會分泌物質溶解纖維蛋白,倘若分泌的酵素過多,會導致纖維帽組織變得鬆散、崩裂,形成傷口,傷口組織接觸到血液則會自然產生血栓,血栓是造成血管急性阻塞的重要原因。

冠狀動脈阻塞性心臟病,一般又簡稱為「冠心病」,造成血管狹窄,導致輸送養分受阻,致使心肌缺血,也就是「缺血性心臟病」或「缺氧性心臟病」,進而引發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所謂「狹心症」或「心絞痛」的症狀。

若還不是非常嚴重,狹心症的症狀可能只是運動的時候胸悶而不是胸痛,因此有些人誤會那不是心絞痛而耽誤了就醫的時間。

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臟缺血時,會發生胸悶不舒服等心絞痛的症狀,當逐漸嚴重發展到完全堵塞的時候,心臟肌肉將會壞死,此時便稱之為「急性心肌梗塞」。

典型心肌梗塞發作會持續感到胸痛,休息也無法改善,同時合併氣喘、冒冷汗、心悸、頭暈、嘔吐等症狀,一旦確診,最重要是設法盡速使阻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供應,阻止心臟肌肉壞死範圍擴大。

心肌梗塞後,壞死的部位將形成結疤而無法再生,該部位的心臟肌肉將可能永遠喪失功能。因此心臟肌肉壞死的範圍越大,心臟的功能將變得越差,未來的預後也將不好,死亡率也越高。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致病因素

抽菸

抽菸是引發心律不整,造成冠心病患心肌梗塞猝死的因素之一。因為抽菸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脈搏增加,使高密度的血脂肪降低,停止抽菸對冠心病的程度有降低的作用。

高血壓

高血壓雖然不是造成腦血管與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是卻可以加重動脈血管的硬化,所以凡是血壓長期超標就該服藥降低血壓。除了前述睡眠與環境因素外,高血壓症是因為血脂肪侵襲血管內膜,導致血管硬化,成為高血壓症致死原因之一。

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冠心病之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越高,則導致冠心病之機率越低,因為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幫助身體吸收血液裡的血脂肪,輸送至肝臟代謝後排出體外。

糖尿病

血糖過高往往沒有症狀,但是它不但導致高血壓及血脂肪增加,糖尿病本身會使全身微血管、心血管發生病變,令病患發生動脈硬化。血糖控制方面,一般建議將糖化血紅素控制於6.5%-7%以下。

家族病史

家族遺傳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環境因素、飲食習慣、情緒及日常生活等,都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而冠心病的死亡率在有家族病史者,比一般民眾高出3倍。

高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血液裡的Homocysteine增加與冠心疾病有關,它的增加會造成血栓,反之則降低冠心疾病。倘若飲食中加入葉酸(Folic acid),會減低血液裡Homocysteine的含量,但還須請教醫師,別自行「進補」。

C-反應蛋白(CRP; C-Reactive Protein)

從臨床上累積的經驗得知,炎症與冠心疾病有關,從血漿裡發現CRP的升高,可顯示冠心病的徵兆。CRP與傳染病雖有牽連,但不能確定何類菌種,否則可用抗生素來治療。

動情素(Estrogen)

40歲前男與女的冠心病發病率是8:1,70歲以後,男女發病率是1:1。顯然這與女性停經後,動情激素 (Estrogen)分泌減少有關。

動情激素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婦女停經後,動情素分泌減少,影響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數,進而增加冠心病的發生率,至於是否透過動情素治療來降低發生率,必須考慮是否有乳癌家族史,因為動情素會增加乳癌的發生率,另一個考量是動情素也可能有增加凝血性血栓的罹病機會。

減少致病因素

經預防醫學的觀察與心臟冠狀血管攝影統計,男士超過45歲,婦女超過55歲,心臟病的發病機會開始大幅增加,要提高警覺的注意包括:

關注家庭病史

● 遺傳基因仍然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許多人有家族病史,即便注意飲食,也將脂肪控制在正常範圍,但仍然很早便得到了冠心病。

● 過去多數人都認為肥胖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但是現在的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未必有很大的關係;即使如此,肥胖總不是件好事,它還是和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脫離不了關係,所以治療冠心病時也要把肥胖症一併治療。

飲食首要是降低飽和脂肪

熱量也應適合標準體重的需求。換言之,減少飲食的脂肪含量與糖分,多食蔬果,再配合有氧運動。

戒菸與放鬆情緒

抽菸不但加速冠狀動脈血管的阻塞,不分性別、年齡都會增加血栓、心肌梗塞與死亡的危險。

慢性病管理

● 高血壓不但增加心肌梗塞的危險並引起中風,也使左心室肥厚,並增加心肌壞死的可能。

● 糖尿病加速冠狀血管與全身周邊血管的硬化,同時伴隨血脂的不正常,增加心絞痛的可能性,及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機會。

● 血脂最好低於200 mg/dl,而低濃度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最好低於100 mg/dl;而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最好高於40 mg/dl。要控制血脂肪,除了需要注意減低飲食裡的飽和脂肪酸、運動、降低體重外,也可以憑借降血脂藥物,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25% - 50%,或多攝取纖維性食物,讓高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降低三酸甘油脂。

雖然如此,我建議患者不必過度為了高血脂擔心,因為血脂高未必與冠心病有絕對密切的關係,而降血脂的藥物也常有一些副作用,所以「適度地」控制飲食與必要時低劑量的降血脂藥物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為了高血脂而恐慌。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知心》/魏崢(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