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規則是什麼? 「刷地板」怎麼比賽?如何計分?冰壺原理有哪些?

冰壺是冬奧的正式比賽項目,隨著北京冬奧舉行,這項運動因為類似「刷地板」的動作,再度受到矚目。究竟什麼是冰壺?發源地是哪邊?有哪些比賽規則?

冰壺又叫做「冰上溜石」,是一項隊制的冬奧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會持有由鬃毛或麥稈製的冰刷,在冰壺的移動軌跡上摩擦,改變其行徑路線,使自己隊伍的冰壺留在比賽場地內的圓心中,或碰撞敵方的冰壺將其推至中心外。 (Photo by Liu Lu/VCG via Getty Images)
冰壺又叫做「冰上溜石」,是一項隊制的冬奧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會持有由鬃毛或麥稈製的冰刷,在冰壺的移動軌跡上摩擦,改變其行徑路線,使自己隊伍的冰壺留在比賽場地內的圓心中,或碰撞敵方的冰壺將其推至中心外。 (Photo by Liu Lu/VCG via Getty Images)

冰壺是什麼?

冰壺又叫做「冰上溜石」,是一項隊制的冬奧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會持有由鬃毛或麥稈製的冰刷,在冰壺的移動軌跡上摩擦,改變其行徑路線,使自己隊伍的冰壺留在比賽場地內的圓心中,或碰撞敵方的冰壺將其推至中心外。

冰壺同時也被稱為「石壺」,通常呈扁狀並帶有握柄。在奧運及世界冰壺協會的所有比賽中,使用的石壺皆由蘇格蘭的艾爾沙・克雷格島打磨的花崗岩製成,直徑須符合29公分、重量42磅(約19公斤)的規格。

冰壺的起源?

冰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蘇格蘭人冬天時會在冰凍的湖面或池塘上玩推石球遊戲。直到17世紀,比賽用的石頭被加上了把手,成為現代冰壺的雛形。18世紀後,冰壺隨著英國軍隊傳入北美洲並逐漸普及;20世紀出現冰壺室內運動場後,使得冰壺的發展更進一步。

至於冰壺與奧運的源淵,必須從1924年說起,雖然當年冰壺在第一屆冬奧上作為表演項目亮相;不過直到1998年的長野冬奧,冰壺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冰壺規則簡單,非常適合一般民眾參與,但想在比賽中要取得勝利,事實上相當依靠選手智慧。(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 / AFP)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AFP via Getty Images)
冰壺規則簡單,非常適合一般民眾參與,但想在比賽中要取得勝利,事實上相當依靠選手智慧。(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 / AFP)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AFP via Getty Images)

冰壺有哪些規則?

根據中華民國冰石壺協會記載的規則,冰壺比賽場地的長度為自背板內緣起44.501公尺至45.72 公尺;寬度為自邊線起4.42公尺至5公尺。比賽過程中,一隊會有4名隊員在場上和1名遞補選手,每隊會有8個石壺,共進行10局比賽。首先會有1名選手將石壺擲出,石壺擲出後,兩名隊員便在場上奮力刷冰,將其推向場中「大本營」( House )的圓心。剩餘的選手則是主將(或稱隊長),負責指示如何刷冰、冰壺的滑行距離等,同時也只有主將可以為對手的冰壺刷冰,是場上相當重要的角色。

在每一局中,冰壺離中心點更近的隊伍便可拿下該局勝利,但若有超過一個距離中心點更近的冰壺,這些冰壺都可拿下分數,總分最高的隊伍便能獲得勝利。但若當冰壺擲出後,擲壺方球員不慎碰觸到冰壺,該壺便視為受觸壺,對手可以就以下三種方式,對該壺進行處分:

  1. 依舊視該壺有效。

  2. 視該壺出局,並將受該壺碰撞的冰壺放回原位。

  3. 將場中各球移至若估算未受碰觸,場中各壺位置應在之處。

冰壺選手為什麼要「刷地」?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雖然冰壺規則簡單,非常適合一般民眾參與,但想在比賽中要取得勝利,事實上相當依靠選手智慧。冰壺若未經冰刷控制移動方向,在場上的軌跡實則為曲線,也是冰壺英文名稱「Curling」的由來。透過刷冰可以減少冰面阻力,增加冰壺的移動距離,並藉由摩擦力使冰面溫度升高,讓冰面稍微融化,讓冰壺更方便滑行。因此如何透過經驗和手感刷冰,控制冰壺位置,便是隊伍獲勝的關鍵要素。同時該如何利用每局的8個冰壺,阻擋大本營使敵方無法輕易攻入,或是積極向圓心進攻,都考驗著選手們的策略制定。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沈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