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懲獨定罪 北京恐把兩岸民心推得更遠

中方公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圖為台灣上街主張獨立民眾。(記者許正宏/攝影)
中方公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圖為台灣上街主張獨立民眾。(記者許正宏/攝影)

中國大陸「二院三部」21日聯合發布懲治台獨意見書,這是中方對台新一波法律戰,藉由大陸自訂的「台獨犯行標準」透過其刑法(分裂國家罪)對台獨分子施以刑罰,儘管北京官方再三聲稱是針對極少數台獨分子,但「意見」列舉的「台獨行為」涵括甚廣,或許達到了震懾目的,但恐怕與習近平盼望兩岸人民「心靈契合」只會背道而行。

今年兩會,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即在於是否調整涉台法律,儘管最終「人大單獨立法」未有進展,不過政策宣示卻在一個相當曖昧的時間點登場。在賴清德就職前夕的5月15日,北京國台辦在記者會上藉由官媒的提問,順勢宣布將推出「懲獨法律措施」,同時以蓄意編造有關中國的虛假訊息為由,對五位台灣名嘴進行「懲戒」。

在官方要求媒體「拭目以待」的一個多月後,21日終於以聯合記者會的形式,公布具體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由新華社授權發布的全文,日期押在了5月26日,這也是賴清德就職後不到一周,同時也接近解放軍對台軍演、制裁軍售台灣的美國企業等的時間點,凸顯賴清德就職後,中共就下定決心對台獨推出法律措施,是對賴政府新兩國論的強硬回應。

中方意在以「法律」威懾台獨,但公布的意見書範圍籠統,包括推動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者都可能被羅織入罪,這不僅對台灣的執政官員形成威脅,甚至對絕大多數推動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的民間人士或組織,也隨時籠罩在被戴上台獨帽子的陰影之中,即便北京聲稱只會針對少數台獨分子,但以中方打擊異議者的過往手段,都讓人充滿疑慮。

今年2月中共對台工作會議,即特別提到「堅決打擊台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隨後兩會期間,解放軍與武警代表團新聞發言人首度表明將堅決「打獨促統」,此後包含各項制裁措施,以及中國國防部、外交部、國台辦多次的發言,無疑都是預告今後中共對台獨將以「打」的層面為重心。

兩岸已陷入敵意螺旋的境地,中共這幾波「打獨」作為,並未緩解兩岸關係,反有加速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的跡象。

台灣30年前已廢除刑法100條的「內亂罪」,也不再有政治犯或思想犯,面對中方的嚴刑峻罰新規,恐也會讓許多台灣人憶起早年戒嚴時期的日子,而不利兩岸的心靈契合、壓縮兩岸僅餘的模糊空間。懲獨意見書怕是拉大了兩岸的民心距離,贏了一時的戰術,輸了長久的戰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華二代返中 持美國護照被要求辦旅行證
熱浪襲人 為什麼逾80%東亞裔幾乎沒有體味?專家這樣說
三種情況 華二代赴華須申請旅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