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會團結 新領導人的共同難題

不同國家的領導人在重要演說中,總會強調社會團結,其中深蘊民主歷史與精神,意在跨越種族、社會階層、時代背景及黨派的分歧,以團結和解對抗社會分裂的難題。

在獲得277張選舉人票後,川普發表勝選感言,立即表示「我們要幫助我們的國家癒合」,他將勝利歸功於所有不同背景的公民,強調要拋開過去4年的分裂,現在要努力嘗試團結,「我們必須將我們的國家放在首位,至少一段時間。我們必須修復她。因為只有團結起來,我們才能真正為所有美國人、使美國再次偉大。」

2016年川普同樣在勝選演說時強調要癒合美國分裂的傷口,團結所有共和黨人、民主黨人和其他支持者們,一起合作團結國家。2020年拜登總統在勝選演說中也承諾成為「一個尋求團結而非分裂的總統」。對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而言,團結意味著停止分裂,不把對手當作敵人,並以尊重相待意見不同的民眾,為國家未來一同努力。

團結,也是賴清德總統就職以來最強調的核心價值。他在就職演說強調要「透過民主的力量,團結所有國人,壯大國家。」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解釋,重申馬英九、蔡英文兩位總統講過的「兩岸互不隸屬」,並指出「我的目的是在團結台灣人民」,「只有團結並與國際社會連結,台灣才有辦法確保我們的主權不被侵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被破壞。」

今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主題「民主台灣,團結向前」,他誓言「建立生活在台灣的2300萬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國家認同,凝聚每一份力量,讓國家認同不再成為外部分化、內部對立的破口,而是團結國人的力量。」

赴金門紀念823砲戰66周年時,賴總統回顧團結的歷史,當年參戰的官士兵,出身不分東西南北,也不分族群,軍民共同合作,團結一致守護國家;他進一步說,從對抗侵略的過去到守護民主的今日,台灣最重要的也是要團結,「我們才有未來」。

意識到社會分化會威脅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賴總統不厭其煩地強調團結,為的是要凝聚國人的認同。賴總統在10月5日國慶晚會提到「祖國論」引發議論,10月9日民進黨中常會即主動分享「祖國論」的原因,是因為看到近期不少台灣藝人發文祝賀中國國慶的事件;他也說,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及中國的威脅,作為總統絕對有責任團結這個國家,而中華民國是目前能夠讓所有國人團結的最大公約數。

國慶時,賴總統從歷史脈絡進一步深化中華民國論述,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題發表演說。他強調「台灣人民越團結,國家就更安定」,台海也就更和平穩定。逐一檢視賴總統就任以來在國家主權與兩岸關係的談話,並未突破以往蔡英文總統的政策框架,而是務實處理中華民國事實存在的論述。他的言辭無意挑釁或標新立異,而是在民進黨少數政府執政,國會少數、朝野紛擾的局勢下,努力爭取更多國人的信賴與支持,以避免國內外對台灣「維持現狀」立場的誤解。

賴總統的務實,展現在他尋求台灣2300萬人最大共識的論述上,希望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能找到共同的社會經驗、歷史基礎,透過凝聚認同來呼籲團結,共同守護中華民國及台灣的民主與自由。(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