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3症狀」小心是警訊!醫曝「3建議」降低胃癌發生率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中,胃癌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位居第8名!對此,就有醫師提醒,胃癌初期常因「沒什麼症狀」等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因此若常出現「3症狀」就要有警覺。

<strong>胃癌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位居第8名!(示意圖/Pixabay)</strong>
胃癌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位居第8名!(示意圖/Pixabay)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台灣胃癌一直是前十大癌症之一,而胃癌初期一直以來都因為「沒什麼症狀」,等到真的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而日本同樣也是胃癌盛行,甚至胃癌發生率是台灣的4倍之多,但與台灣不同的是,五年存活率卻比台灣硬生生的高了4、5成。

陳威佑解釋,胃潰瘍主要可以分成壓力性潰瘍以及感染性潰瘍,分別是由壓力以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潰瘍,長期的發炎狀態可以損害胃黏膜,造成「腸上皮化生」,並進展成胃癌,因此治療胃潰瘍時,也須注意幽門螺旋桿菌是否達到完全清除,這就需要仰賴胃鏡來追蹤檢查。

提高胃癌存活率,早期診斷是關鍵,陳威佑表示,日本雖然胃癌發生率高,但五年存活率比台灣高了40-50%的原因,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下提供幾個建議給大家參考:

  • 及早做胃鏡,精準取樣確認病灶: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最精確的診斷就是「胃鏡取樣」,如果潰瘍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醫生會開立抗生素等藥物來治療感染。有效地管理感染可以降低發展為胃癌的風險。

  •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防止腸胃過度刺激: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咖啡因和過度飲酒。

  • 治療後應持續安排胃鏡追蹤:
    少數的頑抗型幽門螺旋桿菌,會需要更長的抗生素治療療程,這就需要做胃鏡才能清楚確認。

<strong>過度飲酒恐造成腸胃疾病。(示意圖/Pixabay)</strong>
過度飲酒恐造成腸胃疾病。(示意圖/Pixabay)

最後,陳威佑表示,大多數人胃不舒服習慣找成藥吃,但世上畢竟沒有萬能藥,胃部如果出現腹脹、腹痛、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可能都是潛藏疾病的警訊,千萬不可忽視,雖然疾病不可預知,但只要提高對身體變化的警覺性,定期做胃鏡檢查,我們就能將健康的人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資料來源:【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臉書粉專

延伸閱讀
口臭要小心!男子罹胃癌「嘴裡散發惡臭」 一家五口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5旬男腹脹多年 近期食慾不振!內視鏡一看「胃壁隆起0.5公分」醫揪早期胃癌
健檢紅字「上皮下腫瘤」是胃癌?醫曝「內視鏡」檢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