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血壓降越低越好,長期下來恐增中風、失智風險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李政純

 

高血壓素有「沉默殺手」的稱號,長期血壓過高沒有控制,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的慢性疾病,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也就是說,大約每5個台灣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而且盛行率還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

 

高血壓患者逐漸年輕化

過去提到高血壓,總會聯想是老年人的疾病,但根據醫師臨床上的觀察發現,這些年因為國人飲食西化,加上年輕人口味偏重油、重鹹,像是鹹酥雞、麻辣鍋等食物,導致高血壓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尤其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10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7位,一年下來竟有超過3.9萬人死亡高血壓相關疾病。因此,不論是老年或年輕族群,都不能忽視高血壓的問題。

 

長期血壓偏低造成慢性傷害

但關注高血壓之餘,也別忽視低血壓。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他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遵從醫囑,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血壓,但卻在回診時發現血壓偏低,尤其是每次從躺、坐,轉換成站立姿勢時,特別容易感到頭暈不適,檢查結果沒有貧血,神經學檢查也無出現異狀,就連心電圖都很正常。直到醫師審視患者近來服用的藥物之後,發現因為攝護腺肥大的關係,服用改善排尿的藥物,因此判斷可能是藥物引發的低血壓,在減少降血壓藥物後獲得改善,血壓值回到正常。

 

由於高血壓是造成國人死因的頭號殺手之一,所以大家多聚焦在高血壓,反而忽視了低血壓的問題,但其實,血壓過低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就有研究表示,長期血壓偏低會造成體內器官血流供應不足的慢性傷害,可能會引起情緒低落、慢性疲勞、憂鬱、記憶力減退、思考反應變慢等問題,甚至還可能增加失智症的機率。

 

低血壓原因、症狀多

何一成表示,一般認為正常血壓的標準為120/80mmHg,當收縮壓低於100~110mmHg,或是舒張壓低於60~70mmHg,就是低血壓;可能出現包括視力模糊、頭暈、想睡、疲累、虛弱或是四肢冰冷等症狀。

 

臨床上有些患者在姿勢改變的時候,尤其是從坐姿轉變為站立時,會有約幾秒到幾分鐘的頭暈現象;更嚴重的還可能發生呼吸困難,甚至昏倒等情形。如果患者本來就有腦血管病變或是腦部血管狹窄,當血壓太低的狀況下,血流達不到腦部的末梢血管,就可能會因為腦血流不夠而發生中風等憾事。

 

血壓偏低的原因,除了上述患者服用攝護腺藥物的影響外,吃太多種類的降血壓藥,甚至是與血壓無關的抗巴金森藥物、硝酸鹽類、抗憂鬱劑、肌肉鬆弛劑或勃起功能障礙等藥物,以及身體脫水、失血、心臟疾病、貧血或靜脈回流變差等原因,都可以引發低血壓。

 

養成好習慣,722血壓密碼

何一成提醒,如果懷疑血壓偏低,建議先就醫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問題,並檢視目前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等,還要評估是否有造成低血壓的促發因子,千萬不要自行任意調整藥物。

 

另外,若已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患者也要注意,血壓會隨著時間變化,如果身體的狀況改變,或服用了其他非高血壓藥物,血壓都可能偏高或偏低。因此,為能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居家按部就班正確量血壓,並做好相關紀錄,就醫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很重要。

 

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應牢記「722」量血壓密碼:「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昨天高溫如夏,今日降10度,溫差大,血管受不了,營養師推薦1種飲食法,透過吃吃喝喝降血壓
過年配蔬菜豌豆,抗老化、防癌,還能降血壓,但2類人別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