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我說這是國家公園!那些讓你無法相信是美國的奇特風景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Lionello DelPiccol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9i9RquPtXsg)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Lionello DelPiccol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9i9RquPtXsg)

美國擁有62座國家公園,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黃石、大峽谷、優勝美地和洛磯山國家公園之外,還有許多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卻絕對值得一訪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更不少洋溢異國風情,讓人一時傻傻分不清自己在哪裡!?你知道科羅拉多不但有座「類」撒哈拉沙漠,還能讓人秒穿越摩洛哥?阿拉斯加出現北極度假地景觀?南達科他居然可以踏上火星?佛羅里達縮影位於非洲的全世界最大內陸三角洲?快來看看這些美國境內的異域!

*科羅拉多・大沙丘國家公園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Zach Dischner,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zachd1_618/5738829330)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Zach Dischner,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zachd1_618/5738829330)

撒哈拉沙漠不只是僅次於北極和南極的世界第三大荒漠,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想體驗這座「大沙漠」的無垠無涯,也不是非得前往非洲一趟,大沙丘國家公園(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就能滿足你的願望~~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Will Thomas,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8084527/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5692762)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Will Thomas,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8084527/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5692762)

雖然比不上橫跨非洲11國的撒哈拉沙漠廣袤,這座占地340平方公里的國家公園(主要沙丘面積約78平方公里),擁有北美最高的沙丘,背倚洛磯山脈的它,高達229公尺。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Raechel Romer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ootprints_(Unsplash_xa8gMCUssPc).jpg)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Raechel Romero,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ootprints_(Unsplash_xa8gMCUssPc).jpg)

從停車場爬到沙丘頂部,往往需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是不是突然覺得「迷你版」的就很好!?)雖然歷經長途跋涉,才能站上數百公尺的高空,然而看著眼前彷彿直接從撒哈拉沙漠搬來的景觀,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所有的辛苦都得到回報。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Joel Hine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8624880026)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Joel Hine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8624880026)

根據研究,這些沙丘大約成形於4萬4千年前。長期的火山活動形成了當地的山脈,沉積物填滿了山谷,同時和來自冰川的融水與雨水一同填滿了湖泊。後來因為氣候變化,湖泊消失,僅留下了沙子,歷經長時間堆積,新月形沙丘和橫向沙丘因而誕生。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Patrick Myer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1092019348)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Patrick Myers,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1092019348)

一道道拋物線,在乾燥的地表勾勒出迷人的曲線,隨著風向改變,這幅一望無際的沙畫,不斷改變著面貌⋯⋯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Joseph Tumidalsky,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5868277651)
大沙丘國家公園 (Photo by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 Joseph Tumidalsky,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greatsanddunesnpp/25868277651)

除了在沙丘上漫步,滑沙也是大沙丘國家公園的熱門活動,無論是使用滑沙板(sandboard)或坐式沙板(sand sled),大人小孩都能感受「馳騁」沙場的快意。公園內可以租借到相關專門設備,就等你做好挑戰腎上腺素的準備!

*阿拉斯加・基奈峽灣國家公園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 (Photo by Enrico Blasutt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 (Photo by Enrico Blasutt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80%土地被冰雪覆蓋,全世界最大島格陵蘭,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

在它的西海岸有座開闊的大海灣,因為水域富含養分,成為各種動物的家園,從海鷗到鸕鶿、柳葉魚到鱈魚,以及海象、海豹和鯨魚⋯⋯都能在此發現蹤跡,迪斯科灣(Diskobugten)如今是一處北極知名的度假勝地。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 (Photo by User:Andrewman327,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 (Photo by User:Andrewman327,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極地寒冷的天氣,想欣賞巨大的冰川和漂流的浮冰組成的壯闊美景,也可以到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基奈峽灣國家公園(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過過癮~~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哈丁冰原 (Photo by Sujohn Das from Seattle, US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84923306@N00/1484803352)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哈丁冰原 (Photo by Sujohn Das from Seattle, USA,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84923306@N00/1484803352)

成立於1980年,這座國家公園面積廣達2,700平方公里,園區內超過一半範圍被冰覆蓋。它不但是是全美最大冰原之一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所在地,更因為從這座冰原的山脈滑落的冰川刻劃出的眾多峽灣聞名。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熊冰川 (Photo by National Park Service, Alaska Region,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laskanps/6808652535)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熊冰川 (Photo by National Park Service, Alaska Region,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alaskanps/6808652535)

起源於2萬3千年前,至少有38條冰川源自哈丁冰原,其中又以熊冰川(Bear Glacier)最大。熊冰川潟湖中漂浮著大小媲美建築的的冰山,它們大部分被水淹沒,遠比肉眼看到的尺寸大上許多,此外千變萬化的造型,讓人聯想起拱門或隧道⋯⋯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出口冰川 (Photo by Ronald J Scott,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出口冰川 (Photo by Ronald J Scott,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最容易抵達的出口冰川(Exit Glacier),是基奈峽灣國家公園中唯一可以通過公路進入的部分,也因此成為熱門目的地。至於公園內其他區域,則必須藉由船、飛機和徒步旅行的方式前往。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港海獺 (Photo by National Park Service / Kaitlin Thoresen,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enaifjordsnps/9469188118)
基奈峽灣國家公園—港海獺 (Photo by National Park Service / Kaitlin Thoresen,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enaifjordsnps/9469188118)

保護著冰原、山脈和海洋之間的狹窄林地邊緣,以及異常崎嶇的鋸齒狀海岸線,這座公園內棲息著大量水陸野生動物:棕熊、黑熊、麋鹿、海獺、港海豹、座頭鯨、虎鯨⋯⋯擁抱自然生態之餘,在這裡還能從事滑冰、划橡皮艇等全年開放的水上運動,9~4月時更以極光景觀引人注目!

*南達科他・惡地國家公園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John Fowler,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nowpeak/20250053288/in/datetaken)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John Fowler,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snowpeak/20250053288/in/datetaken)

黑色和橙色的線條交織而成的山脈,以300公尺的高度,崛起於遼闊的平原上,位於西澳金伯利區(Kimberley)的班古魯班古魯山脈(Bungle Bungle Range),是全世界最迷人的地質地標之一。然而美國南達科他州西南角的劣地國家公園(Badlands National Park),同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Janusz Sobolewski from Mississauga, Ontario, Canad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yanush63/49946121913)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Janusz Sobolewski from Mississauga, Ontario, Canada, License: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yanush63/49946121913)

在將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著侵蝕而成的銹色小山、尖塔與尖峰,惡地國家公園超凡脫俗的景觀,讓人感覺自己不止穿越到西澳,甚至登上了火星!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Chris Light,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Chris Light,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直接以「惡地」命名,主要居住南、北達科他州的拉科塔族(Lakota People,蘇族三大族群之一),是第一個這麼稱呼它的人,他們口中的「mako sica」,翻譯成英文就是「land bad」,極端氣溫、裸露崎嶇地形和缺乏水源,不難得知它的名稱由來。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Bernard Spragg. NZ from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volvob12b/49620205198)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Bernard Spragg. NZ from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License: CC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volvob12b/49620205198)

黏土、沙土、礫石或淤泥等不同環境組成的地層,長時間沉積後,因承受風、水侵蝕的能力不同,產生了差異侵蝕現象。而後誕生一系列鋸齒、圓頂或凹陷狀陡坡,以及峽谷、溝壑等景觀,再加上缺乏植被,這種光禿禿的乾燥地形,正是地質界中所謂的惡地。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Martin Kraf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惡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Martin Kraf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彷彿上帝拿著巨大的畫筆與長尺,將公園內突出的荒山與奇岩,整齊描繪出鮮明的紅色線條,讓這片原本就已非常壯觀的惡地地層,更因為明顯的對比落差,變得更加醒目。經歷各時期完整沉積作用的惡地國家公園,正是以極明顯的分層現象為特色!

*佛羅里達・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247501763)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247501763)

全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出現在非洲南部的內陸國波札那(Botswana):歐卡萬哥三角洲(Okavango Delta)因為歐卡萬河注入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而成形。身為全世界第一千個世界遺產,在這片囊括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沼澤地,兼具出色的自然景觀和多元自然生物棲息地。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250299462)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250299462)

無獨有偶,位居美國佛羅里達南部的大沼澤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因坐擁世界上最多樣化且最迷人的生態系統之一,和歐卡萬哥三角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100071511)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Everglades NPS from Homestead, Florida, United Stat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vergladesnps/9100071511)

儘管面積僅略大於歐卡萬哥三角洲的1/3,大沼澤國家公園保證同樣讓你目不暇給。這個美國本土僅次於死亡谷和黃石公園的第三大國家公園,是美國最大的熱帶荒原,不同於大多數國家公園以獨特的地理特徵登錄世界遺產,這片由濕地和森林組成的網狀系統,是第一個保護脆弱生態系統的國家公園。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Daniel Kraf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Photo by Daniel Kraft,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擁有西半球最大的紅樹林,以及包括佛羅里達黑豹、西印度海牛等36種受威脅或受保護的動物,同時也是北美熱帶涉禽最重要的繁殖地⋯⋯大沼澤國家公園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令人驚訝。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短吻鱷 (Photo by KimonBerli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imon/9149174102)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短吻鱷 (Photo by KimonBerli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imon/9149174102)

其中以南佛羅里達為唯一棲息地的美洲鱷魚,曾經因為皮革而遭到過度捕獵,如今雖然受到保護,卻依舊難逃棲息地遭受破壞和穿越道路時被車輛撞傷的威脅。今日整個佛州大約生活著2,000隻鱷魚,擁有許多鱷魚和短吻鱷巢穴的大沼澤國家公園,絕對會是和牠們不期而遇的好去處~~

*科羅拉多・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Will Thomas,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8203249/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5686373)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Will Thomas,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eb.archive.org/web/20161028203249/http://www.panoramio.com/photo/95686373)

在科羅拉多西南部、靠近四州交界點「四角落」(Four Corners)的地方,出現5,000多處遺跡,其中包括600座懸崖住宅,不但是全美最大的考古保護區,同時也是北美最大的崖居,崖宮(Cliff Palace)很容易讓人誤以為自己置身於遠在將近8,000公里外的摩洛哥土村!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Dsduga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Dsduga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坐落於超過2,590公尺的海拔高度,崖宮是梅薩維德國家公園(Mesa Verde National Park)最知名的景點,由古印地安人普韋布洛人(Ancestral Puebloans)興建於他們以前居住的區域。根據樹木年輪推測,這片建築大約興建和翻新於西元1190~1260年間。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Yvon Hubin,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500px.com/photo/176261395/cliff-palace-mesa-verde-by-yvon-hubin)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Yvon Hubin,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500px.com/photo/176261395/cliff-palace-mesa-verde-by-yvon-hubin)

主要以砂岩、岩漿和木梁建造而成,古普韋布洛人使用較硬的石頭磨尖砂岩,並且把泥土、水和灰燼做成的砂漿,將所有的東西固定在一起,為了填補砂漿中的空隙,同時提供穩定性,還會放入一種名為「Chinking」石頭。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BramleyJohnso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BramleyJohnso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崖宮的建築形式非常特別,在這裡可以發現23間「基瓦」(kiva)和150個房間,分別以階梯狀排列。「基瓦」是一種使用於重要儀式的圓形下沉房間,位於遺址中央的那座「基瓦」,整體結構被一系列沒有門口或其他出入口的牆壁區隔開來。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KimonBerli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imon/14957378808)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KimonBerlin, License: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kimon/14957378808)

考古學家認為:崖宮人口大約100人,從「基瓦」和房間的比例來看,這裡可能是一處大型行政中心。值得一提的還有,出現在右邊的巨大方塔,高度幾乎達到洞穴頂部,分為四層、高達7.9公尺的它,是梅薩維德國家公園裡最高的建築。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Bubba73,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崖宮 (Photo by Bubba73,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崖宮大約在西元1300年成為廢墟,原因至今仍有爭議,不過普遍認為大乾旱產生的糧食危機是罪魁禍首。於是古普韋布洛人的故居,就這樣淹沒於荒煙蔓草間,直到1888年兩位牛仔在尋找走失的牛群時,才意外發現了這處充滿異國風情的崖壁建築群~~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