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婆羅洲特展 探索生態與多元族群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婆羅洲與臺灣關聯緊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即日起至11月15日,在第一特展室共同推出《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設計7大單元,邀觀眾前往世界第3大島「婆羅洲」,從生物地景、住民風情、氣候經濟等面向,自然與人文交織,認識這座島嶼及其正面臨的挑戰與衝擊。

婆羅洲是亞洲第1大島、世界第3大島,距離臺灣2644公里,位處臺灣西南海域,擁有比亞馬遜更古老原始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擁有豐厚自然資源、高度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更是臺灣進口木材來源地之一,與臺灣關係緊密;此次科教館特別與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推出特展,由蔡孟穎、劉憶諄擔任策展人,規劃「一個名為『婆羅洲』的旅程」、「婆羅洲的生物與他們的產地」、「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婆羅洲,住民與豐采」、「婆羅洲原民生活」、「婆羅洲,過去與未來」、「遠和近,婆羅洲」等7大單元,讓民眾藉由生態、人文2種視角,探索多元族群在自然環境中共存的面貌;並於今(3)日舉辦開幕式。

《前進婆羅洲》現場展出多件特色植物及種實標本,其中,「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單元有2座長約120公分的「植物生態缸」,匯聚近30種原生、分布在婆羅洲的植物活體,展現婆羅洲島上多元的植物風貌;「遠和近,婆羅洲」單元則展出一件珍貴的「盔犀鳥」裝飾頭飾,揭示婆羅洲遭遇的盜獵問題,盔犀鳥生活在婆羅洲、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保育等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嚴重瀕臨滅絕(Critically Endangered, CR),加上原始棲地消失、單一化的經濟作物「油棕地種植」,使得盔犀鳥的保育處境更是雪上加霜,極需大眾關注。

另外,策展人蔡孟穎分享,這次特展入口意象「奇幻婆羅洲」,特別打造熱帶雨林昏暗、光線微弱效果,營造觀眾身歷其境氛圍;共同策展人劉憶諄表示,婆羅洲隸屬於馬來西亞、印尼、汶萊,島上住民族群多樣性高,不僅有與臺灣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的諸多族群,也有印度人,加上英、荷等國殖民時期的遺風,此次展場中心即以婆羅洲原住民重要建築「祭祀屋(Headhouse)」為設計概念,突顯島上住民文化核心。

此外,科博館與荒野保護協會也將於6月1日合辦為期2天的科普論壇,邀集多位國內外科普推廣、環境保育從業者、研究者分享交流,從保育現場視角及經驗出發,剖析環境議題、探討解方。

《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邀觀眾前往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於今(3)日舉辦開幕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單元有2座長約120公分的「植物生態缸」,匯聚近30種原生、分布在婆羅洲的植物活體,展現婆羅洲島上多元的植物風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展場中心以婆羅洲原住民重要建築「祭祀屋(Headhouse)」為設計概念,突顯島上住民文化核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策展人蔡孟穎分享,這次特展入口意象「奇幻婆羅洲」,特別打造熱帶雨林昏暗、光線微弱效果,營造觀眾身歷其境氛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即日起至11月15日共同推出《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