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像打棒球,他8次揮棒才成功!Appier「高速CEO」游直翰與AI賽跑的熱血物語

破浪,需要敏銳的眼光、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勇氣。台灣的創業家們正是憑藉這股青春、無懼的精神,在創新與挑戰的汪洋中前行。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採訪了Appier的游直翰、Dcard的林裕欽、Gogolook的3名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與宋政桓,還有玩美移動的張華禎,都是在產業獨霸一方、取得不小成就的案例。

投手把球投出後,游直翰的目光就重新回到筆電上,他坐在球場邊,心思卻在別處。到棒球場看球是他的興趣,但2017年的游直翰正在煩惱Appier下一輪募資的細節,「公司的資金其實夠了,我們想要一些good name(知名投資人)加入。」

從現在回頭看,Appier的投資人最不缺的就是名氣,紅杉資本、軟銀、NAVER、淡馬錫,任何一個名字都是值得炫耀的標籤,更何況全數拿下。一輪又一輪知名投資人的加入,讓2012年創立的Appier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台灣軟體新創的代表性人物,根據公開資料累計募資金額達到1.645億元(約新台幣49億元)。

Appier更像是背負期望赴日打職棒的台灣球星,一路登上日本職棒的最高殿堂——在2021年於日本創業板上市、2022年升上日本股票市場的主板,與所有日本一線企業處於同樣的板塊。

游直翰從小就是棒球迷,在王建民出現前就是洋基粉,現在也會為了中華職棒味全龍23歲的王牌投手徐若熙進場看球。

棒球跟創業有著驚人的相似,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兩者都是由失敗組成。今年轉隊至道奇的大谷翔平,截至4月底讓出打擊王的寶座前,打擊率為0.371。一般來說,打擊率超過3成就算優秀的打者、4成則可以在棒球歷史中留名,這意味著他們大約7成的時間是在失敗中度過。

這種高比率的失敗似乎難以想像,正因為這種不間斷的挑戰與失敗,塑造了棒球的獨特性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創業亦然。對於創業的成功機率眾說紛紜,1~10%各有說法,唯獨共識就是成功機率很低。

慘吞7連敗才「中」

沒空悲觀,每天都像亡命之徒

就算游直翰的學歷亮眼,放眼所有創業家中也是最頂尖的一群:台大資工學士、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碩士、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博士,投入創業也脫離不了與失敗的對抗,今日的Appier已是他第8個創業題目了。

「第1次失敗覺得ok,再努力就是了,心態不太用調整直接就投入第2個題目,後來第3、4、5、6、7次失敗,還是會有種『Are you kidding me?』(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的感覺。」游直翰說。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快速總結這段經歷,一開始沛星互動科技的公司英文名稱是Plaxie,目標打造AI驅動的遊戲引擎。他們為此製作了一個遊戲來展示自家遊戲引擎的能力,最終遊戲沒有賣出半套,公司在2012年解散,把招牌換了一輪掛上Appier之名重新來過。Appier這個名字來自於「AI makes you happier.」(AI讓你更快樂)。

他們的確需要一些快樂,也沒有時間悲觀。最慘的時刻,Appier一度剩下2個月的資金,「那時候很像是你開著一台高速行駛的車,明明知道前面有一堵牆,還是得繼續加速撞上去。因為這2個月的時間不能浪費。」游直翰說。

最終Appier嘗試把AI應用在投放廣告,進一步擴大到泛MarTech(行銷科技)領域,推出跨螢幕廣告解決方案、AI資料科學平台等產品,才慢慢成長為年營收超過250億日圓、幾乎年年上調財務預測、全球擁有17個據點的國際化公司。

從行銷漏斗速解Appier神操作 圖/數位時代製作
從行銷漏斗速解Appier神操作 圖/數位時代製作

從低谷到起飛,講起來只有3段,背後是很多的深刻堆積而成。就像是游直翰笑著說,他們從來沒有第一張辦公室的照片,「因為不知道還能撐多久,也無從預測。」每一天都像是最後一天,創業人的生活像是像亡命之徒一樣,不知道明天在哪。

但這些經驗卻受用至今,「這個過程當然比想像中還要困難,學到的東西會比想像中深刻,新創不斷失敗淬鍊出的意志,可以跟著你很久,帶著你去克服之後所有的困難。」游直翰說。

Appier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李婉菱補充:「特別是你再也不會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就算有了一點成果,你在想的事情是:該怎麼加倍努力。」

就像是Appier於日本上市那天,在辦公室舉辦了上市敲鐘儀式,在樓下敲完鐘後,管理層、高階主管、員工們就上樓繼續工作。

贏別人100%才有戲

論文機器搖身最猛即戰工具人

努力體現在游直翰的行事曆上,像是4月的某一個周六,他的行程是這樣的:進行平面拍攝、跟產品資深總監去爬山順便聊產品、去看場棒球賽、網球練習,最後在回家的路程上進行一次電話會議。同時還要把時間分配給家人,在工作狂與適切的家庭角色中保持平衡。

這樣的狂熱、強度與高速運轉的生活,也是從挫敗中淬煉而生。

「我台大畢業後去美國念書,多少是帶著點驕傲的。不過,研究室裡的人都沒有聽過台大。」游直翰說,「也因為你是外國人,必須要比當地人好100%,不然他們沒有理由用你。所以一般研究生半年發一篇paper(論文),我就1季發1篇。」

埋首在研究中的游直翰,有時候一整天都不會跟任何人說話,「我印象很深刻,那時候在研究室有人走過我旁邊,丟下了一句話:you are such a paper machine.(你根本是一台論文機器)。對我來說是一個稱讚,現在Appier到日本上市、到美國打市場,都是一樣的概念,你一定要比別人更好。」

但努力連成功的入場券都稱不上。特別是在台灣,「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對於創業家來說至關重要,怎麼學、學什麼、學多快、跟誰學,沒有一環可以忽視。創辦人就是一家公司的天花板。

游直翰用棒球來形容,創業家不是制定戰術的教練、不是場上運籌帷幄的捕手,「是工具人,公司需要你有什麼能力,你就要能夠補上。尤其在台灣,一些職位不一定馬上能找到經驗豐富的人才,你可能隨時要上場投個1、2局。」

Appier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Appier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為了快速學習,游直翰總是習慣主動出擊。

曾任Oracle美國東岸技術銷售總監與台灣區總經理,在中、美等跨國企業擔任管理職,擁有深厚實戰經驗的何經華,現在是Appier外部董事。他回憶2019年一次在台灣的演講,游直翰前來交換名片,希望何經華可以撥空與他聊聊、授業解惑。「他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做一個CEO?」

「好人才就是人生教科書」

一席話、一頓飯全是經驗值

從那時起,何經華與游直翰開始每個星期天晚上9點半的1對1會議,從公司的營運、人才的挑選、時間的分配無所不聊。

「我只注重一個特質:你是否coachable(可受教)。如果是,就有進步空間,游直翰理解能力很好、謙虛、說動就動,具備所有優秀的特質。重點是coachable,願意學習。」從第一天「怎麼做好一個CEO」開始,到現在何經華笑著說,「他是一個稱職的CEO了。」

游直翰的另一位導師,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現同樣為Appier外部董事的簡立峰,也是他「搭訕」而來。簡立峰曾分享,當每周跟游直翰固定的會議結束後,還沒到家,游直翰下決定的email就已經躺在信箱中了,「我認識這麼多人、幫過數千人,他可以說是執行力排名第一的人。」

不只如此,游直翰的學習對象包含公司夥伴,「我沒時間好好讀書,好人才就是人生的教科書。我很喜歡跟同事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背景,然後找尋我可以學習的地方。」他的邀請可是難以拒絕,「我興趣很多,可以一起去看各種球類比賽。就算你都不看,你總要吃飯吧,那我們就一起去吃個飯吧。」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Appier日本公司負責人橘浩二曾分享一個小故事,因為他曾任日本網路公司DeNA的高階主管,負責的內容包含DeNA併購日本職棒橫濱海灣之星隊(現為橫濱DeNA海灣之星),以及後續場館營運。

游直翰知道後,就追著他不斷了解更細部的話題,「而且你可以感受到,他經過很縝密的思考,就算是陌生領域的知識也都level up(升級)了。」

然而,在探討Appier的成功時,還是不得不提到幾個關鍵的「幸運」。只是這些幸運,並不是偶然、隨機或是睜開眼的耶誕禮物,它們更多是努力與機遇交錯的產物。

最有感的天選BOSS

順勢將Appier賣向世界「人財兼得」

第一個幸運,是國際化的心態。「我畢業後開始做Appier,那時App崛起,在哪裡都能把App推向全球,當時天真地想在台灣做全世界的生意。」游直翰說,「也沒人跟我說不行。」所以只要Appier有營收,就會直接到海外開設辦公室,「所以好像沒有特別國際化的過程,而是已經是內部的文化。」

第二個幸運,是沒有語言溝通問題。「很幸運的是,語言對我們來說不是障礙,而是哪裡有商業機會,我們就找哪裡的人才。」李婉菱說,Appier從第一天起,只要有夥伴不會講中文的場合,就一定以英文溝通。結合上述這2個幸運,讓Appier很自然地往國際取「財」與取「才」。

Appier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Appier游直翰 圖/蔡仁譯攝影

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幸運,「我很慶幸,甚至覺得是最幸運的事情,就是我最喜歡的科目是AI。」游直翰說,「以前要討論AI只能到實驗室,現在AI每天都有新東西出現。沒想到有這麽幸運的事情,你最喜歡的東西可以變成business(商業)。」

Appier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
創立:2012年
員工數:716人
2023年營收:264億日圓(約新台幣55.08億元)
主要業務:專注AI領域的行銷科技公司,客戶涵蓋全球並擁有17個營業據點,2021年於日本證交所上市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圖解】2024創業熱點展望!看台灣「破浪者們」如何放閃軟實力,借AI回血、拚國際化?
創業必看!學NVIDIA黃仁勳的「撤退」智慧,清醒地追夢才是真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