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心得】我從成功創業家身上學習的五個特質,新手創業必看!

成功創業家的五大特質
成功創業家的五大特質

|文/理工創業|首圖/Pexels


自從創業過後,因為深知自己經驗及資源的不足,為了能夠讓公司存活下來且順利發展,因此我很喜歡了解創業者的故事,不論是書籍還是講座分享,都希望能從中獲取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雖然成功的經驗不能被複製,但我相信成功的創業家肯定有共同的人格特質,我希望用文字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期許未來大家在創業的路上都能夠成功。

勇於面對問題,不輕易抱怨

一般人面臨到問題,可能第一反應是:

  • 為什麼是我

  • 這不是預期我該做的事情

  • 做這件事情好浪費時間

而我小時候的時候,也常這樣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常聽到長輩/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 你在碎碎念的時候,事情早就該被做完了。 」

這句話在多數時刻是真的。

而抱怨卻也一點都沒辦法幫助問題解決,而創業家的價值就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實中我們一定會遭遇到問題,而我們在面對之前,往往將問題想的比真實的還要更為困難,最好驗證的方法就是勇於面對

自己在出了社會之後,不管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合作廠商,一定都聽過有人抱怨工作內容很浪費時間;但真正浪費時間的並不是工作內容,而是拙劣的工作方式導致時間浪費

成功的人永遠在找尋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抱怨環境。
問題本身是能力不足的結果.不需要埋怨環境
虛心檢討自己,保持積極態度正視面對
過往的挫折是未來的養分

不恥下問,目標導向

成功的創業家很了解如何找尋資源並且善用資源。

一個人的能力資源是非常有限,在面臨問題時,往往需要依賴更好的工具或是他人的借鏡來解決。

成功的人往往會成功,是因為他們願意抱持謙卑的態度去學習請教,多避開前人走過的坑洞,其成功的機率也會隨著提升。

許多人可能會因為過往的經歷感到自滿,但問題之所以為問題,正是自身的能力還不足以處理。

目標導向的人,因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面子在與目標的比較之下將顯得毫無意義。

許多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但往往將一大堆無意義的藉口,當作自己不願全力以赴的託辭。

高情商,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在與人合作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價值觀或是理念不合的情況。

在不成熟的心態時,時常會有越來越大聲,甚至說詞包含了情緒性的字眼。

我在成功的創業家身上,就像是看到一個深不見底的甕,不論是投入什麼樣的刺激,情緒就跟甕中的水面一樣,不太會有什麼漣漪。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情緒一點都不會幫助問題解決,這也難怪成功創業家的情緒一直都很平穩,在溝通表達的過程當中,能更理性的分析脈絡,與合作夥伴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以共同利益為合作目標考量

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
一群人的力量不可限。

往往我們在與不同廠商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會下意識的想要佔便宜,甚至覺得對方賠錢賣我們更好。

但若對方真的沒賺錢,這種關係你覺得會長久嗎?

不長久的合作關係,將會導致自身供應鏈不穩,進而造成品質下降,而最後受罪的,還是我們自己。

記得曾經與創業顧問在聊,我問他:「 有時候都覺得特定供應商交貨速度很慢,常常會造成供應斷鏈,你覺得該怎麼辦? 」

他回我:「 你價格給他高一點,他的供應就會順了。 」

這時才恍然大悟,有時候並不是一昧地向供應壓價,合理價格的合作關係,才能讓關係長久,進而達成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利關係。

我也時常跟同事分享:
並不是付錢的就是老大,不做的才是老大。
當你會為了別人想的時候,人家才會願意幫你想。

抗壓性高,堅持不放棄

創業真的是一條孤獨的漫漫長路,創業家往往會面臨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壓力,不管是親朋好友、社會期待、股東投資人、公司同事甚至是伴侶小孩。

在這些壓力負擔底下,成功的創業者都堅信自己的目標及信念,相信短期的營運起伏只是過程,最終將會順利到達自己的理想目標。

用文字撰寫真的很難傳遞其創業家所面臨的壓力困境,而現實中有許多創業家是背負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風險,為的就是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根據數據統計,台灣五年內失敗的中小企業是 99% ,其中許多都是扛不住中間的營運起伏,開始懷疑自己的信念而導致失敗。

信念會帶來行動,行動會帶來結果。
想久了就像了,像久了就是了。

成功的創業家一直都堅信著自己的信念,沒有人能明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成功,但成功的人會一直找方法找資源,並且就算是爬著,也會堅持爬到目標。

創業真的太孤獨了,歡迎分享創業故事或是書籍,讓我們從前人的經驗中,找尋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道路吧!

學習更多行銷人文章
工作壓力好大?5分鐘讓你有效降低職場情緒壓力的「打分系統」
掌握這三大學習技巧,讓你的學習更有成效!


|本文由 理工直男創業中 授權提供,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未經原作者授權請勿轉載。|

這篇文章 【創業心得】我從成功創業家身上學習的五個特質,新手創業必看! 最早出現於 行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