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修行!搭起GenZ最夯河道的辣個男人—Dcard林裕欽:睡滿8小時是重要的工作

破浪,需要敏銳的眼光、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勇氣。台灣的創業家們正是憑藉這股青春、無懼的精神,在創新與挑戰的汪洋中前行。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採訪了Appier的游直翰、Dcard的林裕欽、Gogolook的3名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與宋政桓,還有玩美移動的張華禎,都是在產業獨霸一方、取得不小成就的案例。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與其說林裕欽在創業,他更像在「修行」。

「我每天起床會先寫日記,記錄重要的事情、體重、腰圍、天氣、心情、幾點睡、跟誰碰面了、紀念日等。有點像是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概念。」林裕欽邊打開筆記軟體Notion邊說。

如果你第一天認識他,可能會以為這是某一種經營出來的形象。但並不是,如果用少年漫畫來形容,林裕欽就像是把世界視為精神時光屋,在裡面每天揮1萬次正拳,不追求魔法般的一夕強化,而是《原子習慣》所說的:每天成長1%、1年進步37倍。

不得不說,有點無聊。32歲的林裕欽擁有太多媒體熱愛的關鍵字:年少有成、創業金童、手握千萬用戶、Dcard從鮮少對外公開的神祕營運狀況,他可以是下一個PTT的杜奕瑾、下一個無名小站創辦人、下一個台灣祖克柏,他卻很少接受媒體訪問。

或者說他應該在信義區最紅的酒吧Fake Sober有一個位置,然後以Dcard創辦人的身分接受大家的合照——畢竟現場可能有90%的人是Dcard用戶——承認吧,只要是年輕人,誰沒有滑過Dcard?這一切也沒有發生,那個時間他可能要睡了,「睡滿8小時是最重要的事情,睡覺也是一種工作。」林裕欽很認真地說。

相對於他的低調與按表操課的日常,Dcard則是每一秒都在發生精彩的故事,從選課、戀愛、NBA、美妝、社會新聞都有人聊,每月不重複訪客高達2,000萬人交織出許多火花。甚至2015年一篇熱門的愛情故事「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2022年上映。這一切源自於林裕欽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想認識更多的新朋友。」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世界級MIT網站驚奇

不只抽卡交友,還是PTT殺手、YT網紅

Dcard的「D」代表destiny(命運),完整名稱就是「命運之卡」。每一天Dcard用戶都可以抽一張卡,隨機配對到其他用戶。許多大學生被午夜的緣分所吸引,凌晨12點守在電腦前等待命運的牽線,成為第一批用戶。

這是林裕欽就讀台大的兼職專案(side project),那時的他更「宅」一點,因為想認識更多朋友,開發了Dcard,背後多少隱含著一些青春躁動。隨著抽卡的人愈來愈多,後續Dcard添增了討論區,變成可以匿名討論的論壇,用戶也從一開始的台大、政大限定,慢慢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向外擴張。

「匿名」是Dcard的一大特色,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基礎架構,用戶發文時只需要揭露校名,因此可以大膽暢言,「Dcard的核心價值,就是個人經驗的分享,而且是很安心地、在安全的環境中分享。」林裕欽說,「當你的故事、經驗分享、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另外一個人受惠了,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緣分。」

隨著Dcard長愈大、用戶數愈多,「PTT殺手」之名不脛而走,先不論他是太客氣還是殺人誅心,林裕欽是這樣說的:「講真的,我們內部很少跟PTT比對,因為大家都是同時使用多個社群,我個人還是很愛在PTT上面找東西。」不過,你轉頭問問身旁的Z世代,有Dcard帳號的人多,PTT已是上個時代還有人在活動的原始遺跡。

在快畢業之際,也有投資人找上門,林裕欽決定將Dcard成立為公司,他從小就有創業的念頭,「可能跟家庭有點關係,我有4個姊姊,爸媽生我的時候年紀比較大了,如果創業有點成就的話,他們會比較安心一點吧。」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除此之外,他還有更遠大的夢想:「台灣缺少C端(消費者)成功的品牌、沒有走向世界的國際公司。台積電、珍珠奶茶都是很好的案例,但文化輸出還不夠,我認為Dcard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的網路公司。」

這個夢想有多難?曾經台灣創業圈有一段時間非常熱愛交友、社群類型的題目,各種新創Demo Day都能見到這類項目。能存活至今不斷壯大,並走向海外市場的只剩下Dcard。現在除了台灣之外,Dcard進軍了香港、馬來西亞與日本市場。

Dcard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為廣告變現,也不斷嘗試其他的營收來源,包含今年5月宣布收攤的電商業務,目前除了廣告外最有成長性的為旗下Dcard Video團隊,YouTube頻道已經有121萬訂閱。

「變強」就是唯一解

養上百人勢必要高度自律+非常calm

如果Dcard的發展如此一帆風順,林裕欽也不用修行。初期的管理問題就是Dcard最大的「坎」,林裕欽畢業即創業,還有很多功要練,「當我第一次意識到要負責每個人的生計、要給夥伴一個願景,壓力非常大。」

Dcard也曾導入專業經理人來管理,但雙方都水土不服,「他們會帶著一些管理方法,我不一定理解或認同。這不是他們的錯,可能是我招募的問題。」回憶起Dcard初期的挑戰,就好像長大後重新回顧一段戀愛,裡面有很多年輕跟不成熟,還有很多不想對外提的細節。
既然有問題,不管是管理的坎,或是公司其他任何的困難。有需要,林裕欽就必須跳出來面對。

曾擔任林裕欽導師,小米科技、聯發科前財務長喻銘鐸分享,「他只要知道你有某個他有興趣的專長,他就願意去問、去談、去學;只要有需要,他是非常主動的人。一開始他有很多迫切的管理問題,問了我非常多怎麼管公司、怎麼跟夥伴交流、怎麼分工、怎麼鼓勵大家之類的問題。」

就像所有漫畫主角都有一個重要的技能,林裕欽最有自信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如果有不會的東西就去學、就去解決,如果我這種態度還不能解決的問題,那其他人也不一定可以解決。」

這個自信來自高度的按表操課。不只是略顯繁瑣的晨間日記,舉例來說,林裕欽是中國知名知識型App「得到」的重度用戶,使用頻率超過百分之99.9%的用戶,或者是為了減肥,運動、忌口,他花了1年瘦下20公斤。

「如果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也很難控制別人。『照表操課』聽起來多簡單,卻永遠是最難的,因為你始終可以找到藉口。」帶領雅虎台灣20年、前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鄒開蓮說。自2020年起,鄒開蓮與林裕欽開始每月1、2次的會議,上一代最強的C端公司負責人,與這一代最強的Dcard領導者,有太多可以經驗傳承之處。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林裕欽讓我想到陸奇。」鄒開蓮說。陸奇曾任百度總裁、Yahoo執行副總裁等職位,有個關於他的軼聞是這樣的:陸奇每天只睡4小時,凌晨4點起床後在跑步機上跑步,並一路工作到深夜,「Yahoo的電商在美國是陸奇負責,當台灣想做,我就去請教他。不管陸奇手上是否還有1,000件更重要的事情,他永遠樂於回答、對外永遠非常calm(冷靜)。林裕欽也是,我非常敬佩他一直想用平常心來面對所有的高山、低谷。」

但你如果去問林裕欽,他會否認自己是個自律的人,就算全世界都為他貼上了這個標籤,「我其實是找一些容易重複維持習慣的做法,自律是說某個人意志力很強,我是想辦法降低維持習慣的痛苦,做這些事情我大部分的時間是開心的。」

不管是喻銘鐸或鄒開蓮,都不約而同提到Dcard未來最大的挑戰:國際化。

「(募資)A輪靠口才、B輪靠想像、C輪就要靠實力了,Dcard必須向投資人證明它有海外擴張的實力。」喻銘鐸說。雖然Dcard從未向外公布過募資進度,據了解約在C到D輪的階段,而林裕欽也透露未來將有IPO的計畫。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心中自有「大秘寶」

被敲碗國際化,二征日本雪恥成功

Dcard也在積極地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日本市場,被視為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2021年前,Dcard就曾進攻過一次日本市場,不過最終沒有獲得太好的成績,於2021年改以Dtto之名,還找來2021年「日本最佳校園小姐」(MISS OF MISS)冠軍拍攝廣告,開始第2次的嘗試,現在已有超過250所日本大專院校加入。

「Dcard的下一步,也許是在其他國家找到對的夥伴,互相交換股權,甚至讓利給對方,我覺得都值得。」鄒開蓮說,「這些事情我相信林裕欽也都知道,可是他太年輕了,有這麼多的好奇心跟可能性。你如果事先跟他說,這邊會卡關、那邊會卡關也不對,因為年輕最可貴的事情,就是願意搏一搏。」

確實,林裕欽有所堅持,「《航海王》有一集是這樣,雷利問魯夫說:你想不想知道大秘寶是什麼?魯夫說,我不想知道,因為這樣出海就不好玩了。」想要在台灣打造世界級的網路公司,前無古人,來者眾多卻沒有正確解答。既然如此,那就靠自己找出前往大秘寶的偉大航道。

而且對林裕欽來說,這段航程已經不是為了贏過誰,修行不是為了毀天滅地的一擊、不是為了致勝的三分球、不是為了拯救地球,而是想知道自己比昨天更強了多少,離目標有沒有更近一點點,「我不一定需要外界的認可,我最在乎的是對世界的認知有沒有突破,只要有一點進步,對我來說就是發光的時刻。」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創辦人林裕欽 圖/蔡仁譯攝影

Dcard

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
創立:2012年
員工數:450人
主要業務:台灣本土最大的社群平台,擁有超過1000萬註冊會員數。不過營運方面相對低調,營收、募資進度鮮少對外揭露,據悉曾走到損益兩平階段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房間即社交舞台!學祖克柏「座標之力」演算品牌,社群媒體是蜜糖還是毒藥?
【圖解】2024創業熱點展望!看台灣「破浪者們」如何放閃軟實力?借AI回血、拚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