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拚AI、雲端新動能 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晶睿挺過陣痛期 轉型火力全開

力拚AI、雲端新動能 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晶睿挺過陣痛期 轉型火力全開
力拚AI、雲端新動能 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晶睿挺過陣痛期 轉型火力全開

晶睿今年首季財報下探近十季以來新低紀錄,內部正經歷轉型的陣痛期;未來將抓緊AI與雲端轉型的速度, 把握下一波安控產業的成長動力。

文/楊喻斐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灣第一大安防監控廠晶睿今年首季財報並不理想,甚至下探近十季以來新低紀錄。然而在今年4、5月,陸續從美國、墨西哥、英國、荷蘭以及台灣五大展覽中捎來好消息,晶睿打造AI功能與雲端平台幫產品加值,有機會擺脫低價競爭的紅海市場。

2019年,美國正式啟動《國防授權法案NDAA》之後,讓飽受中國紅色供應鏈競爭的台系安控設備廠稍微喘了一口氣。不過,去中化的轉單效應並未從此讓台系安控廠商一帆風順,迄今,全球安控產業仍籠罩在中國低價競爭之中。

觀察2023年全球前15大安控廠的營收排名當中,前兩大依舊是中國安控業者海康威視、大華科技,並且中國廠商在前15名就占了6個名額。晶睿是唯一上榜的台灣業者,排名從前一年的第17名成長至第12名,但是晶睿的營收僅占海康的2.5%。

法人日前在晶睿的線上法說會上問道,成熟市場下的定價策略為何?晶睿總經理廖禎祺堅定地強調,「安控產業並不是成熟的市場,即使網路攝影機、系統單晶片等規格趨向標準化,但如何全面滿足客戶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面對紅色供應鏈以來,晶睿從來就不是以低價為訴求,而且並不代表規模小的公司就沒有機會。」

研究機構Omdia預估,今年起,內建AI功能的網路攝影機出貨比率將逐年成長,至2027年達到翻倍的水準。「今年推出的新產品都會搭載AI功能,」廖禎祺表示,目前AI產品占自有品牌營收比重近20%,預估今年底前將超過50%。

《財訊》雙週刊指出,根據2023年安防報告,全球雲端軟體為基礎的服務營收近5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為了迎合安防市場對雲端服務的需求,晶睿自2022年起,一改過去20年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商業模式,自行投入開發數位影像儲存系統及影像管理軟體等產品線,包括在北美、台灣推出訂閱制的雲端安防服務平台VORTEX,以及具有AI智慧影像分析功能的智能監控系統VSS(VAST Security Station)。值得一提的是,VORTEX訂閱戶預計今年底可以達到上萬戶。

今年四月,晶睿一口氣參加美國、墨西哥、荷蘭、英國以及台灣等地區的五大安控與智慧交通等展覽,讓自家投入的產品曝光度提高,果然獲得不錯的回響。

晶睿品牌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顧中威表示,目前已經掌握到很多潛在客戶的名單,應用領域包括教育、公共運輸、停車場管理等,並且從客戶反饋的情況來看,對於未來的接單能見度轉趨樂觀,不只是AI功能,雲端的趨勢也正在發酵當中。

從今年第一季財報表現來看,不難發現晶睿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尤其代工訂單受客戶庫存調整影響,加上投入研發及參展等行銷費用大增之下,導致營業利益率轉負,稅後盈餘僅不到兩百萬元,EPS(每股稅後純益)0.02元,為近10季以來低點。

晶睿發言人謝邦彥透露,有了AI功能之後,公司產品售價比以往提升四成之多,而AI與雲端兩大趨勢將會反映在營收動能,有信心拉高軟體的競爭力,進而提升毛利率。同時,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要求,以及優化成本,今年也會加大越南產能投資,希望可以占整體產能的四分之一。

繼美國之後,已經有不少國家都願意跟進推動類似NDAA法案,市場期待有新一波的轉單效應。晶睿品牌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顧中威觀察,美國政府將黑名單直接列入禁令,英國、澳洲雖然有相關法案推動,但是並沒有明確列出禁用廠商,而是採取勸說的方式,初步會先在政府標案出現去中化的效應。

顧中威進一步說,美中貿易戰以來,市場漸漸出現變化,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地區的商機也值得拓展,像是零售、物業、交通以及教育等專案市場,目前成功獲得東南亞客戶電信合作案,並已經開始出貨。

《財訊》雙週刊分析,長遠來看,顧中威認為,NDAA是政治因素,所帶來的轉單效應會有保鮮期,不可能一直被動地依賴著,最終仍需要強化公司的競爭力,AI與雲端轉型的速度才會是下一波安控產業的驅動力。…(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3期)

延伸閱讀:

彭双浪扮台廠推手 用客製化接軌全球!曾大膽喊卡電玩展,反而創下350萬人觸及佳績

看不見的氣體精密監測 從中鋼做到台積電!半導體製程進入奈米化,創控乘勢崛起

天空塔喊賣震撼彈,買家會是中信金?海外債權人不玩了 經營權再生變

「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解析新光金招親的幕前幕後